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微创埋线法治疗儿童招风耳13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688次

招风耳又称隆突耳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耳廓畸形,建议尽早手术治疗。临床常用的招风耳手术方法有Mustarde法(即褥式缝合法)、Stentrom法(软骨膜切开法)、Converse法(软骨膜及软骨切开法)等[1-2]。近年来,笔者在以上传统术式的基础上采用微创埋线法治疗了儿童招风耳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5~9 岁,平均6.5岁。诊断明确,且均为双侧,排除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耳部周围备皮,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用美蓝设计对耳轮的位置,同时标记折叠软骨位置的点,用A、B、C、 D点来注明,

1.2.2 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患侧耳朵充分暴露,头面部碘伏消毒,铺无菌手术巾,用咪达唑仑注射液0.05 mg/kg肌内注射,辅以0.05 mg芬太尼注射液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同时给予鼻导管吸氧,用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加2滴肾上腺素注射液于标注点A、B、C、D点周围以及对耳轮体表投影耳后部局部麻醉。在对耳轮体表投影耳后部做1 cm长切口。眼科剪沿切口钝性分离至耳软骨膜,用直针穿3/0尼龙线直接由耳背切口处穿过耳软骨至对面皮肤A点穿出,然后把直针改为4×12的三角针在皮下由A点穿出B点,再由B点用直针穿软骨至D点穿出,再次由直针转变为4×12三角针从皮下穿至C点穿出,最后由C点用直针穿软骨至对面皮肤切口处穿出(A、B、C、D点均由原针眼进、原针眼出)。如果招风耳形态依旧明显,可用同样方法再次行上述缝合,直到满意为止,结扎,把线结埋于皮下,切口处缝合数针。伤口处涂金霉素眼膏,碘伏棉球放于耳甲腔内及耳后切口处,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后换药,口服抗生素3 d,术后第7天拆线,术后1年避免人为的牵拉耳朵。 

2 结果 

13例患儿采用微创埋线折叠耳软骨术,随访4~28个月,术后未发现出血感染、耳部皮肤坏死等情况,术后耳部形态自然,患者较满意,其中有1例9岁患者于术后19个月发现埋置线头外露,拆除埋置线后未发现反弹。 

3 讨论

一般认为,招风耳的成因是由胚胎期耳轮形成不全或耳软骨过度发育所致。畸形的构成主要由于舟甲角度过大,表现为耳廓平坦与颅骨近似直角且耳廓较大。招风耳常常会引起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全,有时会导致儿童内心自卑,不愿与人交往,所以建议尽早手术[3]。大多数儿童患者可以5~6岁施行手术,因为5周岁后,人耳基本完全发育,手术时间越早,患儿承受的心里压力越小。而在手术方案的选择方面,采用微创埋线折叠耳软骨术治疗具有较传统术式独特的优势。 

3.1 手术优点:微创埋线折叠耳软骨术治疗儿童招风耳方法较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对耳软骨较薄的儿童较适合,且不影响耳软骨的正常发育,是较适合儿童的手术方案。与传统 Converse法和Stentrom法相比较,该法减少了术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即使术后不满意,修复起来也较容易。 

3.2 术中注意事项:建议用芬太尼注射液加咪达唑仑注射液进行术前准备,以消除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同时应注意因应用芬太尼注射液而产生的一过性呼吸抑制,建议行全身麻醉。手术操作中一定要注意原针眼进、原针眼出避免线结外露,以致手术失败。 

3.3 手术禁忌证:对于耳软骨较厚的儿童最好不要采用此方法,以免发生复发的可能性。 

4 参考文献 

[1] 王 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78. 

[2] 章庆国,王 林.医学美容基础与临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8. 

[3] 张绪生,刘 毅,肖 斌,等.耳廓缺损畸形的外科整复治疗[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2(6):440. 

[收稿日期:2013-04-23 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