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38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7  浏览次数:549次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38例分析作者:张龙志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放射科   【摘要】 总结38例常见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情况,并探索各类型的关系。CT诊断时,蛛网膜出血最多见,占本组81.57%。分析表明,本类型出血于脑部缺氧和产伤有关。需强调与大脑镰影鉴别及随访CT所见。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蛛网膜下腔出血材料和方法  2000年5月~2007年5月我院疑诊新生儿颅内积血,行CT检查49例患者,选择其中CT检查阳性者38例,作为分析对象。年龄出生后1小时~19天,男26例,女12例。胎龄34~41周(胎龄<37周4例),出生体重1.6~4.5kg。  CT机为东软2800型,条件为120kV,25-A,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时间为40秒,其中9例进行过CT复查。  CT表现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为大脑纵裂池,外侧裂池及天幕缘等密度增高31例,占本组颅内出血者81.57%。其中胎龄<37周2例,余29例胎龄>37周,吸引产8例,剖腹产9例,钳产2例。有窒息史25例;7例进行过1~2次CT复查。脑室出血。少量出血时,CT表现为侧脑室后角密度均匀性增高,其上方与脑背液形成液平面;大量出血时,CT显示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密度增高,所谓脑室铸型。共2例(5.26%)。胎龄39周1例,吸引产;胎龄35周1例,顺产,均无窒息史。1例脑室内积血伴脑室扩张并发额部硬膜外血肿;1例不伴脑室扩张。脑内出血。CT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或点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而不光整,可单发或多发。共3例(7.89%),均为足月儿。轻度窒息1例,重度窒息2例。1例系枕横位吸引产2次失败后改用钳产,左颞部有产瘤;1例第2产程延长,钳产,CT显示双侧颞、顶、枕叶多发颅内血肿,伴双侧脑室室管膜下出血。硬膜下出血。CT表现位沿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致密影。共2例,均足月儿,钳产1例,剖腹产1例,均有轻度窒息史。本组未见单纯硬膜外血肿病例。讨  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未成熟儿2例,均有窒息史。成熟儿29例,有难产或产伤史18例,顺产儿有窒息史7例。窒息史共25例,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类型中80.64%。表明本类型出血与脑缺氧和产伤有关。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通常是纵裂池呈线状密度增高,这与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较少有关。鉴于新生儿蛛网膜下腔的CT诊断,需强调与大脑镰影区别。在CT图像上,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密度增高的纵裂池线状影通常较粗,边缘欠光整,贯穿后纵裂的大部分,甚至整个前后纵裂;大脑镰的线状影则较细,边缘较光整,多数仅在后纵裂的1/3~1/2部位显影。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可通过腰穿检查脑脊液及CT复查确诊。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纵裂池线状与密度影在7天后密度开始减低,最后消失。此外,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再吸收通道受阻,可引起脑室外梗阻性脑积水,此时,CT显示纵裂池、侧裂池等蛛网膜下腔增宽。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CT复查,均有此改变。  脑室内出血:一般认为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与早产儿在室管膜下存在着胚胎发生层组织密切相关。成熟儿脑室出血较少见,若有之,则多是因为有难产史,推测与产伤有关。本组2例,性状基本相符。  脑内出血:一般认为与产伤有关,作产钳时于颞部过度用力,可产生颞中血肿,通常可见血肿外区头皮血肿或颅骨骨折。  硬膜下出血:常是颅内静脉或静脉窦撕裂出血进入硬膜下腔所至,多与产上有关。新生儿若出生量不多,可无明显症状,数月后CT显示局部硬膜下积液,出血量较多时,CT显示有占位效应,灰质向内移位,甚至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在硬膜下血肿下方的脑质常有肿胀。【参考文献】   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 实用放射学杂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