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病致颅内出血1例
发表时间:2010-06-15 浏览次数:692次
李 君 王巧玉 辽宁省本溪县第一人民医院(117100)
关键词:凝血媚原血病;颅内出血;儿科学;医案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67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10-0077-01
1 病例
患儿,男,52d,孕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600g,母亲体健,生后一直母乳喂养。3d前皮肤出现瘀斑,1天前拒乳,近3h出现间断抽搐,以“抽搐原因待查,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于 2001年7月4日收入院,查体:T 37℃,P 140次/min,R>60次/min,体重5kg。新生儿貌,反应极差,中等度昏迷状,频繁眨眼,面部及周身皮肤灰白,面部及躯干皮肤可见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前囟膨隆,紧张,双眼睑不闭合,眼球固定,球结膜水肿,双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3mm,右侧直径2mm,对光反应迟钝,颈软,双肺听诊可闻及广泛痰鸣,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张力高,抖动,拥抱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红细胞1.88×1012/L,血红蛋白:56g/L,血小板:342×109/L,凝血像:PT:29.1s,TT:8.4s,APTT:40.0s,便潜血(-),头CT:左颈枕部大面积出血,有低密度灶,中线移位。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入院后即以禁食,静注维生素K1,降颅压,止抽,止血及输血浆等对症处理。入院后4h,因病情重,我院条件有限,其家属要求转到医大二院就诊,诊断同本院一致,后因病情危重家属又要求回我院维持一般治疗,这其中转出本院30h,又治疗2d后,抽搐止,能自行哺乳,继续治疗6d,复查头部CT,左侧颅内血肿,较前片有吸收,请脑外科会诊,同意目前内科治疗,无需外科处置。又继续治疗10d,痊愈出院。随诊:患儿出院后,未再抽搐,哺乳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现生长发育同正常儿,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2 讨论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是因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本病为自限性,但未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死亡,正常足月儿常于生后2~6d发病,亦有特殊可延至4~12周发病。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断标准是:①单纯母乳喂养3个月内的小婴儿,未接受过维生素K注射。②呕血,便血,皮下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③贫血进展迅速。④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⑤给予维生素K治疗后,出血在8~12h停止。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因本症绝大多数患儿都有突发性高颅内征象等神经系统症状,同时伴有急速进展的贫血和全身出血倾向,及时的凝血酶原时间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是关键,如对本病易致颅内出血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延误早期诊治时机,将严重影响本症预后。若能提高认识,时刻想到小婴儿颅内出血病因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即可防止严重颅内出血的进展,本例患儿颅内出血属重症,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很关键,虽曾一度放弃治疗,但及时的维生素K静脉注射,毕竟延缓了颅内出血的进程,对颅内压增高的治疗,一般可在维生素K应用后6~8h给予小剂量甘露醇较为安全,且应缩短用药间隔时间,避免颅内压波动明显而导致再出血危险。经综合治疗,挽救了患儿生命,随访患儿恢复良好,如此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