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诊治研究

发表时间:2010-06-15  浏览次数:604次

王道桂 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240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面神经麻痹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面神经麻痹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经过神经节甘脂钠与针灸方法联合治疗,总有效率93.8%。结论 早期将神经节甘脂钠与针灸方法联合起来治疗,可缩短疗程,增加疗效。

关键词:小儿面神经麻痹;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疗法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0.09.182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09-0192-02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中小儿面神经麻痹临床常见[1]。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本病多由急性非化脓性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引起,有时与局部病毒感染有关,面部受风寒多为诱因[2]。笔者运用针灸法配合西药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3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门诊患儿,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10个月至6岁,平均2.5岁;病程2至1个月。排除多发性神经根炎、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后颅窝病变等。

1.2 诊断标准 参照4版《神经病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确定的诊断标准。本病虽起病较急,但由于患儿的表达能力及自我观察能力差,发病后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常在数日后父母为之洗脸或患儿喝水吃饭睡觉时,发现患儿一侧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浅,口角下垂,鼓腮和吹气时漏气。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泪腺分泌异常,流泪,额纹减少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扩大,鼻唇均变浅或消失。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神经节甘脂钠20mg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注射;口服强的松片1mg/kg&middot;d(<5d);小施尔康(多元维生素)1片/次,日1次。中医治疗:取穴攒竹、阳白、丝竹空、迎香、地仓、颊车、对侧合谷。选用32号1寸针,均平刺快速进针至皮下,阳白、攒竹向鱼腰平刺0.5寸,迎香向上迎香平刺0.5寸,丝竹空向太阳平刺0.5寸,地仓与颊车相对平刺0.5寸,合谷直刺0.5寸。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d,治疗6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病状消失,颜面外观如常,闭眼、鼓腮、吹气等运动功能恢复,不留后遗症;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但微笑时面部表情略显呆板;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眼裂较以前缩小,口角下垂减轻,但患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鼓腮时漏气;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本组32例,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治疗天数最短者13d,最长者30d,平均21.5d。

3 讨论

面瘫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虽不高,但也不罕见。以往常认为新生儿面瘫以外伤性周围性面瘫最常见,发病率占活产儿的1.5%,产钳助产、巨大儿及初产、多胎是其危险因素,往往由产钳的钳压,胎儿从产道下降过程中受到母亲骨盆的压迫所致。国内动物实验证明早期面神经管减压术使周围性面瘫的恢复时间缩短,使其预后更好[3]。国外对61例孕期弓形体感染的母亲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其新生儿有弓形体感染者可表现为面神经麻痹,脑室扩大或视网膜脉络膜失[4]。同时国外另有61例面瘫儿童的分析新生儿面瘫与产伤无关。以上提示新生儿面瘫除考虑外伤、窒息缺氧外,还应注意宫内感染特别是弓形体感染[5]。

在治疗上神经节甘脂钠通过改善细胞膜酶的活性减轻神经细胞水肿,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恢复神经支配功能;保护细胞膜、促进细胞膜各种酶活性恢复等作用;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有保护作用。在祖国医学中,小儿面神经麻痹多因感受风寒之邪引起。《素问&bull;评热病论》云:&ldquo;邪之所凑,其气必虚。&rdquo;故其内因是身体虚弱,正气不足。手足穴阳经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分布在面部的经络受阻,气血运行失调,经筋失于濡养,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而口眼喁斜。在治则上,应以扶正祛邪、温经散寒为主,行以平补平泻之法,以温通经络、祛风散寒,使面部经络功能恢复正常,面肌功能得以恢复。从穴性上讲,阳明经多气多血,取之能温通经络,使气血畅通,以达气血旺盛,致使面部受阻经络功能恢复正常。针刺具有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风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它的机理是激活了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面神经中枢的兴奋性,从而促进面神经区麻痹的恢复。笔者认为,早期将神经节甘脂钠与针灸方法联合起来治疗,可缩短疗程,增加疗效。

同时面神经麻痹患儿多有不良饮食习惯,如喜零食、喝冷饮等。患病后致咀嚼不便,进食量减少,可造成患儿潜在的营养失调,故应加强饮食调护,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米面、粗粮类食物,补充维生素,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早日康复。在季节交替时避免受凉,患病部位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以防病情反复。在患病初期,针刺时应浅刺,因病邪尚未入里,深刺恐引邪入里。对于初次治疗精神较紧张的患儿应少取穴,轻刺激,留针时间短或不留针。尤其对婴幼儿最初几次针刺时,应用0.5寸毫针浅刺,留针5~10 min或针刺得气后行以平补平泻手法即出针,以防止因患儿哭闹而出现滞针、弯针、断针等意外情况,保证针刺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iddot;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83.

[2] 刘振友.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5例[J].河北中医,2006,12(28):937.

[3] 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iddot;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4-385.

[4] 管遵惠,郭翠萍,丁朋玲.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J].中国针灸,2002,22(3):197-198.

[5] 陈杰.不同介人时间针刺对周围炎神经麻痹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4(5):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