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骨髓腔输液在新生儿急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9-04  浏览次数:562次

  作者:陶亚梅 兰鹏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儿科

  【关键词】 骨髓腔输液;新生儿;急救

  临床急救中,能否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成功与否。危急情况下,建立急诊输液通道的最佳方法为骨髓腔输液[1],可作为传统静脉输液的首选替代途径,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技术。2006至2010年,我们试用骨髓腔输液抢救危重新生儿8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3例;基础疾病新生儿窒息4例,闷热综合征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重度肺炎合并心力衰竭1例。入院时呼吸微弱并心跳缓慢3例,呼吸心跳停止2例,惊厥持续状态1例,休克2例,反复静脉穿刺3次失败或90 s内未能穿刺成功者应用16 G骨穿针进行骨髓腔穿刺。

  1.2 方法

  助手协助固定患儿平卧,下肢呈屈曲状,将胫骨部位垫高,取胫骨粗隆下1~2 cm为穿刺点,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戴手套、铺巾,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上下皮肤,右手持穿刺针(16 G骨穿针)从穿刺点垂直进针,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用20 ml注射器回抽,有髓液抽出,即证实在骨髓腔。无菌纱布包扎固定穿刺针,接上液体。输液种类包括葡萄糖、0.9%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血液、抗生素、肾上腺素、阿托品、葡萄糖酸钙、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肝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苯巴比妥、安定、右旋糖酐等。输液速度3~10 ml?kg-1?h-1,一般维持1~5 h,最长20 h。在外周循环改善后立即建立外周静脉通道。

  2 结果

  均1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获得通路时间30 s内,经综合抢救成活6例,2例死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其并发症。治愈6例经随访均无局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

  3 讨论

  重症新生儿均存在不同程度循环不良,往往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延误抢救。骨髓腔是由网状的海绵静脉窦状隙组成,经中央管、滋养静脉和导静脉与血液循环相通。因此,输入骨髓腔内的药物和液体可迅速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小儿解剖生理具有特殊性,年龄越小,红髓越多,血液循环越丰富,故骨髓腔输液是新生儿应用急救药物的一种有效的静脉替代途径,器械容易获得,普通骨穿针即可进行,特点为操作简便,可在30 s完成;解剖标志易于识别,穿刺成功率高[2]。且并发症少,为减少并发症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应注意:禁止在感染部位及骨折侧肢体穿刺,严格无菌操作,高渗及刺激性强药物予以稀释后应用,定时观察远端血供及局部有无液体渗出、皮肤变色等情况,骨髓腔输液不应时间过长,一般不超过24 h,拔针后注意局部有无出血、肿胀、感染征象及下肢活动情况,随访注意有无骨髓炎发生。

  【参考文献】

  1 樊寻梅主译.儿科急诊手册.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9-23.

  2 韩建秋.骨髓输液在危重病儿中的应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5:378-38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