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脑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治疗观察
发表时间:2012-08-30 浏览次数:583次
作者:曹伟平 吴晔 潘乐英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儿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临床病情变化的关系,并观察胸腺肽治疗效果。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用胸腺肽辅助治疗15例儿童病毒性脑炎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T细胞亚群CD3、 CD4 、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CD8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胸腺肽治疗组疗效及T细胞亚群的恢复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病脑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与功能的紊乱,其临床病情变化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存在一致性,胸腺肽辅助治疗病脑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T淋巴细胞亚群 胸腺肽 儿童
已有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与临床病情变化的关系,本文测定了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结果,并观察胸腺肽的治疗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毒性脑炎组(病脑组)30例,均为我院儿科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住院患儿,男19例,女11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5岁;全部患儿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1]。且无免疫系统疾病史,无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史及输血史。另选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4岁。病脑组与对照组均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1.2 标本采集与测定方法
全部受检者用肝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采外周静脉血2 ml加入抗凝剂送检,用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BD公司,美国)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数量,以阳性百分率计算结果。
1.3 治疗方法
在30例患儿中,随机选择15例为胸腺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静脉滴注,1次/d,剂量按≤1岁每次10 mg,>1岁每次20 mg,共用7~10 d。其余15例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包括更昔洛韦5 mg•kg-1•d-1 静脉滴注,及退热、止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
1.4 临床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7 d后,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正常,复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明显好转,T淋巴细胞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好转,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好转;无效:病情无好转或加重,免疫指标无变化或更低。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2组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患儿的CD3、CD4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 2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治疗后疗效评定
2.2.1 2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加用胸腺肽治疗后CD3、CD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见表2。表2 2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略)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1
2.2.2 治疗组疗效比较:加用胸腺肽治疗的15例患儿中,显效9例(60%),有效5例(33.3%),无效1例(6.7%)。常规治疗组15例患儿中,显效6例(40%),有效3例(20%),无效6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病之一,病情轻重不等,预后不一。其病情转归一方面取决于侵入病毒的数量和毒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功能。文献资料认为[2-4]:与病毒感染相关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即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代表细胞免疫的总体水平,CD4为辅助T淋巴细胞,辅助其他细胞参与免疫应答,CD4值低下时,可以导致Tc、NK、巨噬细胞和B细胞一系列功能异常[5],CD8为免疫抑制细胞,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CD4和CD8在体内起着相互调节和相互制约的作用,其宿主的免疫效应,可能为二者相对活性的综合。如果CD4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而CD8又过量时,CD4/CD8比值失调,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平衡失调,造成组织损伤。本文结果表明,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成熟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4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1),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和临床变化。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6,7]。表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确存在广泛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与功能的紊乱,证实了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病脑发生、发展有关。这也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及时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提供了临床和理论依据。
胸腺肽是一种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多肽,它可诱导和促进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使CD4/CD8比值趋于正常,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活力,增强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对免疫应答的不同阶段都有增强作用。作为免疫调节剂可以加强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力,起广谱的间接抑杀病毒作用。本文治疗组在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时,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随着病情恢复,T细胞亚群也随之增加,CD3和CD4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
综上所述,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而随着治疗后病情好转,尤其加用胸腺肽治疗后T细胞亚群也逐步恢复正常,基于此结果,可以认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病情变化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存在一致性,T细胞亚群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细胞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胸腺肽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有提高患儿机体T细胞亚群的作用,对病毒性脑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减轻病情,改善预后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4465.
2 何志乔,伍静,赵文秀,等.流行性乙型脑炎60例临床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27.
3 居金东.α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脑膜炎54例报告.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7:92.
4 钏冲,李云,周皖兵.病毒性脑膜炎134例临床特点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79.
5 欧阳建华,方凤,汪隽瑛,等.多病毒感染时T细胞亚群、NK与LA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意义.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340.
6 李蓉萍,张育苗,王招定,等.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华中医学杂志,2001,25:155156.
7 韩国强,汪洪姣,张桂莲.麻疹脑炎患儿CD4+、CD8+淋巴细胞测定的临床评价.临床儿科杂志,2002,20: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