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适当调节血压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23  浏览次数:406次

  作者:李贵文  作者单位:156100 黑龙江富锦,富锦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 血压,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心绞痛是发生在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约有10%的心绞痛可发展为心肌梗死,约有50%以上的心肌梗死由不稳心绞痛发展而来。因此对不稳定心绞痛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科从2006—2007年应用适当降低血压的方法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凡符合下列标准的病例随机进入本研究:(1)符合WHO不稳定心绞痛标准;(2)无脑供血不全及脑梗死病史;(3)无急性心肌梗死的酶学和心电图改变。共40例,观察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平均57.6岁,其中恶化心绞痛10例,变异心绞痛6例,初发心绞痛6例;对照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1岁,基本恶化心绞痛15例,自发心绞痛3例。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同时用常规治疗:卧床休息、吸氧、复方丹参注射剂10ml加25%葡萄糖静脉推注,每天2次。血压维持在130/80mmHg。治疗组口服美托洛尔使血压维持在95/65mmHg,共7天。并观察两组心率变化。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及血流变化。

  1.4 疗效判定

  1.4.1 临床疗效判定 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和降压前比较减少80%;有效:减少>50%,<80%;无效:减少<50%,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

  1.4.2 心电图疗效判定 显效:静息心电图原有缺血性ST段恢复>0.1mV或ST段恢复正常;有效: ST段恢复0.05~0.1mV或主导联T波变浅50%以上;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加重:静息心电图较前ST段下降0.05mV或T波倒置50%以上或由直立变为倒置。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自身对比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缓解时间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心率比较P>0.05。

  2.2 血流变学变化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稠度、血细胞比容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不外乎冠状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引起同一个结果即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心肌耗氧的多少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决定,故常用“心率×收缩压”(即二重乘积)表示作为估计心肌耗氧的指标。目前普遍认为血压在130/83mmHg时冠心病发病率最低,故常以此血压作为治疗心绞痛的标准血压或常用维持血压。这种理解方法没有把以上两个概念认真加以区分。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且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比较固定,另心肌供血不在心收缩期,而是在舒张期。相同心率时降低收缩压即是降低收缩强度和收缩时间,相对延长了心脏舒张时间,使心肌供血时间得到增加,供血量也增加。本文治疗观察在心率无明显增加时降低收缩压可显著降低急性期患者心绞痛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心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