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90例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5-07  浏览次数:502次

  作者:张亚男,黄景霞  作者单位: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贵州 贵阳 550003

  【摘要】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患儿抽搐后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7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9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惊厥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较对照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热性惊厥患儿抽搐时会引起心肌受损,治疗热性惊厥患儿时要注意保护心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惊厥,发热性,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类; 儿童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或febrile convulsions,FC)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国内对0~14岁儿童的调查显示FS的患病率为4.4%,男性略多于女性[1]。其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及围产期不良产史有关系,伴随呼吸道或消化道等感染,但确切原因还不十分清楚[2]。研究显示,通过心肌酶学改变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为探讨FS患儿心肌酶学变化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现将2007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90例FS患儿所测的心肌酶谱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惊厥组90例,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6月~3岁72例,3~6岁18例。均符合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制定的热性惊厥诊断标准[3]。其中单纯型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SFS)5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40例,均经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癫痫、智力发育落后或其他慢性疾病。同时选择同期我院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而无惊厥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6月~7岁。其性别、年龄与惊厥组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惊厥组于入院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3 ml,全部标本的检测均用同一台德国罗氏6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所有项目由专人操作,均在质控后进行检测。对照组在热程3 d内抽取血标本,检测方法同惊厥组。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惊厥组血清LDH、CK、CKMB较对照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惊厥组和对照组血清中LDH、CK、CKMB含量比较注: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FS是儿科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对机体的损害是全身多脏器的,心脏是易受损的重要脏器之一。乳酸脱氢酶(LDH)在心、肾和骨骼肌内含量最丰富,肌酸激酶(CK)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转运、肌肉收缩、能量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肌酸激酶(CK)有3种主要同工酶:CKMM、 CKMB和CKBB。正常人血清中CKMM占94%~96%, CKMB占5%以下,CKBB极少或无。虽然血清心肌酶活性干扰因素较多,但当心肌受损时心肌活性有明显改变,尤其是CK、CKMB升高的特异性较高,是监测心功能状态的重要酶类[4]。目前,公认为心肌酶同工酶对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血清CKMB升高提示心肌受累明显。CKMB绝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心肌以外组织含量甚微,如果心肌细胞受损伤,其活性即升高,而且较CK总活性上升快消失快,因此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CK好,对早期判断心肌损伤价值大[5]。

  心肌酶属于胞浆酶,当心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受损则能引起细胞内容物释放,尤其是酶的释放。局部组织缺氧是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热性惊厥时因出现全身抽搐及呼吸暂停,渐出现紫绀、缺氧,从而出现全身短暂缺氧状态,体内无氧糖酵解增加,酸性物质堆积引起酸中毒,同时三磷酸腺苷消耗增加,泵功能失常均导致了组织细胞的损伤,从而引起细胞内酶的释放。正常情况下心肌的糖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这表明心肌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在心肌缺氧时心肌细胞生物膜首先受损心肌酶逸出,导致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升高。高热患儿处于高代谢状态,心率加快,耗氧增加,由此产生的各种炎症因子、氧自由基也明显增加,导致心肌受损。机体在受到有害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兴奋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反应[6]。在应激状态下,机体内儿茶酚胺、内皮素、5羟色胺等缩血管活性物质大量释放,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舒血管物质减少,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无氧代谢增加,局部酸中毒,从而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7]。机体应激反应还可致白细胞介素1等体液介质释放,引起组织缺血、缺氧,产生无氧代谢,加重心肌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惊厥组心肌酶谱水平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S的首次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3岁,原因是婴幼儿脑细胞结构简单,胞浆、胞膜分化不全,其功能分化以及轴、树突分化不全,髓鞘生成不完善。神经髓质和神经细胞之间的正常联系尚未建立,兴奋性、抑制性神经介质不平衡,惊厥阈值低,遇高热时容易发生热性惊厥[8]。首次发病年龄越小,越容易造成脑损伤[9]。来自5家研究机构的资料显示,有2%~10%的热性惊厥患儿继发为癫痫[10]。因此,对于临床医师来讲,不但要对热性惊厥患儿及时进行退热、止惊等治疗,还应考虑心肌酶谱的检测并重视保护心肌的治疗,减少脑损伤及并发症发生。对于心肌受损患儿,本组均给予果糖二磷酸钠保护、营养心肌治疗,患儿恢复良好,治疗10~14 d后复查心肌酶谱降至正常范围,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56.

  [2]强瑞雪,谭涛,李伟群.小儿热性惊厥复发高危因素与探讨[J].中外医疗杂志,2008(27):68.

  [3]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纪要.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1984(2):101-102.

  [4]王京力,马亚萍,金春华.热性惊厥患儿心肌酶学变化与心肌损伤的关系[J].山东医药杂志,2009(5):99-100.

  [5]王国芳,张焕新,薛海荣.高热惊厥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26):39.

  [6]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

  [7]赵士君.小儿高热惊厥心肌酶谱变化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08(1):94.

  [8]汪皓,董国庆.小儿高热惊厥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5):67.

  [9]吴小惠,麦坚凝,杨思渊.热性惊厥影响患儿行为的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7):550.

  [10]孙若鹏,刘心洁.热性惊厥及相关癫痫综合征[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7):48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