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腹痛的小儿急性扁桃体炎12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05-07 浏览次数:484次
作者:陈秀珍 作者单位:山东胶州,胶州市胶西镇卫生院
【关键词】 腹痛,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在儿童时期极为常见,多以发热、咽痛就诊,但伴有腹痛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本文总结了伴有腹痛的小儿急性扁桃体炎12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观察的患儿,年龄3~12岁,共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3~5岁2例,6~8岁5例,9~12岁5例,均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其中卡他型1例,隐窝型4例,滤泡性6例,化脓型1例。
1.2 临床特征
1.2.1 腹痛
全部患儿均以腹痛为主诉而就诊,病程1~3天以内,腹痛性质8例为阵发性脐周隐痛,4例为持续性腹部隐痛,疼痛部位无转移,疼痛发作与饮食无关,3例伴有轻度恶心进食呕吐,1例食后呕吐均为胃内容物,1例伴有轻度咳嗽,无痰,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1例伴有腹泻,粪便常规镜检无异常。查体全腹柔软,均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2例有脐周轻度压痛。
1.2.2发热
1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8.5℃~40℃不等,其中8例体温在38.5℃以上,4例体温在39.5℃~40℃之间。
1.2.3 咽部表现
查问病史有6例患儿有咽部不适及吞咽时疼痛,其中2例吞咽时咽部有异物感,检查咽部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扁桃体、鄂弓充血水肿,8例扁桃体不同程度肿大,有2例患儿下颌角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全部患儿外周血液常规检查,血白细胞8.0×109~18.5×109/L,分类中性均在0.50以上,有3例中性为0.85~0.92。
1.3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首选青霉素治疗,腹痛重者给予654-2肌注或口服,并根据发热程度给予复方氨基比林巴比妥肌注或布洛芬片口服。同时给予银黄片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以协助治疗。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3~5天,8例热退,4例咽部病变治愈,其余患儿其咽部充血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腹痛亦随之减轻或消失;继续治疗至6~8天,全部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治愈5例,腹痛均消失,1例化脓者治疗至10天痊愈。
3 讨论
急性腹痛可以是急性扁桃体炎的一个较常见症状,尽管发热在急性扁桃体炎中更为常见,但往往由于患儿不能正确诉述,因此急性扁桃体炎以腹痛而就诊者在儿童较成人为多。因此,对于临床上患儿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时,应该特别注意检查扁桃体,并测体温以便及时明确诊断。当然,患儿同时患有外科急腹痛或其他内科疾病者应该详细鉴别诊断,以免发生漏诊。从本组病例诊治情况来看,其腹痛病因均为扁桃体急性发炎、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其机制可能为(1)扁桃体的传染性炎症,可通过咽侧间隙沿血管神经束蔓延至颈部内脏血管间隙及纵膈,反射性的引起胃肠道痉挛而致腹痛。(2)从咽侧壁通过的迷走神经,经炎症刺激后兴奋性增强,引起胃肠痉挛而导致腹痛。同时由于迷走神经受刺激,使胃肠道蠕动加快或功能紊乱,因而可能出现吐泻。本组伴有吐泻的患儿,在扁桃炎治愈的同时,腹痛及吐泻症状也随之消失;(3)咽部致病菌随淋巴通道和血管播散至肠系膜,可继发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而导致腹痛,查体时偶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总之,患儿之腹痛是由发炎的扁桃体而致,因此,经适当的抗感染治疗,随着扁桃体炎症的消失,腹痛也随之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