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15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19 浏览次数:415次
作者:厉伟东 作者单位:嘉兴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 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 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可靠的检查技术,但现今临床上常用的经股动脉造影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且需平卧24h,这对年龄大,肥胖者及不习惯于床上大小便者多有不利,经桡动脉途径造影具有创伤小,局部血管出血并发症少及术后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目前已为临床采用,我院从2007年2月起始开展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为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初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间我院住院患者150例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男108例,女42例,年龄29~85岁,平均(65±1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8例(急诊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伴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换瓣术前6例,胸痛待查21例,心律失常11例,其它2例。全部患者中合并高血压65例,糖尿病36例,高脂血症40例。除7例造影后因三支弥漫性病变选择行冠脉架桥术外,适合行介入治疗的50例患者中三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13例,单支病变33例。
入选标准:(1)有冠脉造影指征: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典型胸痛、胸闷症状或疑为冠脉病因性的心源性晕厥,心电图、心脏彩超或平板运动试验提示有冠心病可能者;急性心肌梗死者;陈旧性心肌梗死伴近期心绞痛发作者;心脏换瓣手术前常规冠脉造影者。(2)无冠脉介入诊疗禁忌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3)Allen试验阳性。
排除标准:(1)Allen试验阴性者(2)尺动脉闭塞者(3)慢性肾功能不全须选用桡动脉行血液透析者
1.2 方法
1.2.1 Allen试验:术者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患者右手桡、尺动脉;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若手掌在10秒之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为Allen试验阳性或正常。
1.2.2 穿刺方法: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插管部位。患者仰卧导管床上,手臂平伸外展30°,手腕过伸位,常规消毒铺巾,消毒区域为手掌至肘关节。用1%利多卡因1ml局部浸润麻醉,用Terumo公司的桡动脉穿刺套装包。在桡骨茎突上1.5~2.0cm处桡动脉搏动最强处采用穿透法穿刺,进针方向与桡动脉走行一致且与皮肤成30°~40°角度,当带鞘穿刺针见回血,继续向前推送并撤出针芯,缓慢回撤塑料套管见针芯喷血后放入导丝,用刀尖切开穿刺点处皮肤,沿导引钢丝插入6F桡动脉扩张鞘管。成功后经桡动脉鞘内注入硝酸甘油200μg,以防血管痉挛;注入肝素3000u,介入治疗前追加肝素5000u,以减少血栓形成和发生桡动脉闭塞的可能性。
1.2.3 造影方法:作用5F桡动脉造影导管,导丝使用0.035×150cm导丝,常规用肝素盐水冲洗造影导管及导丝,送入导管过程中使导丝在导管前端约5cm左右,全程透视下观察导丝及导管位置,以免误入分支。导管送至主动脉根部后,取左前斜45°,先用JR4.0行右冠脉造影,然后交换导丝后用5F JL3.5行左冠脉造影。行PCI者可根据病变及血管情况选择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完成后,即刻拔出动脉鞘管,用桡动脉压迫器压迫4~6小时,然后逐渐减压,低压维持12h后完全撤除。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无需卧床休息。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率:150例患者均经右桡动脉入路,穿刺成功142例,8例失败(后改股动脉径路成功),成功率94.7%,其中因桡动脉痉挛6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血压低致桡动脉搏动差穿刺失败1例。穿刺成功的142例患者中有6例桡动脉迂曲,1例右锁骨下动脉及头臂干迂曲,除1例外均获成功,此例患者术中右冠造影时因造影管重度打折不能松解,后请外科协助行动脉切开术取出造影管,缝合血管,最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对造影成功者中50例显示冠脉狭窄70%以上的75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患者73处病变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血管痉挛指引导管无法通过,最后改股动脉途径对2处病变成功置入支架2枚。
2.2 并发症:术后除6例发生局部手臂肿胀,12例因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出现水泡外,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经皮股动脉穿刺是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经典途径,但存在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腹股沟血肿、动静脉瘘、皮肤溃破、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8%)[1],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成功率及安全性也逐渐降低等不足。近年来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已逐渐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
自1989年Campeau L[2]首次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1993年Kiemeneij F,Laarman GJ[3]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以来,国内外临床已相继开展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我院初步开展的150例患者,穿刺成功142例,成功率94.7%,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1,4,5]。对造影显示有异常并符合介入治疗指征50例患者的75处病变行TRI,成功48例,成功率96%,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近似。但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桡动脉比较细小,经桡动脉穿刺比经股动脉穿刺困难,易发生桡动脉痉挛,动脉穿刺和插管的成功率均低于股动脉途径,且有桡动脉闭塞、手臂局部肿胀等并发症。本文穿刺失败率为5.3%,介入失败率2%,均与桡动脉痉挛有关,其中1例还因操作不当,导管打折不能松解而行动脉切开术,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但最终还是成功进行了造影及支架置入术。150例患者术后除6例发生局部手臂肿胀,12例因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出现水泡外,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并发症发生。
结合国内外文献的报道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注意以下几方面有助于提高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一,严格选择适应症,最好选择患者病情稳定、桡动脉搏动好、冠脉病变相对较轻的病例,并术前常规行Allen试验。对于部分患者肘部动脉弯曲或变异,部分老年患者因锁骨下动脉迂曲者及Allen试验阴性者最好还是选用股动脉穿刺途径。第二,麻醉时,局麻药不宜过多过深,穿刺时,应选择动脉走行直、搏动强的部位穿刺,进针角度以40°左右为宜,穿刺针进、退的速度要慢,避免穿刺已成功而又将穿刺针退到了血管外。第三,造影导管推荐使用5F管,造影钢丝使用Terumo超滑长导丝,易通过狭窄或扭曲部位,并减少对动脉内膜的刺激,减少痉挛发生。如遇锁骨下动脉扭曲,可嘱患者深吸气,外展上肢,可顺利通过。第四,导引导管可选择6F管,大部分既易通过又可获得较好的支撑力,我们50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因大多为单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中也无复杂病变,故几乎均使用普通JR4.0,JL3.5或EBU3.0导管获成功。但如遇分叉病变需采用T支架技术、crush技术或kissing支架技术等处理病变,则最好选用7F或以上特殊大腔导管方可完成。第五,桡动脉痉挛的预防,在穿刺成功,置入鞘管后向桡动脉内常规注入硝酸油200μg,肝素3000~5000u,选用适宜的导引导管,动作轻柔均可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当导引导管操作阻力增大时,提示桡动脉发生痉挛,此时应暂停操作,并向桡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以解除痉挛。
总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患者术后无需制动卧床,尤其对于因有腰椎病变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不能较长时间卧床,不习惯在病床上大小便,髂动脉或腹主动脉严重弯曲等病人有其独特优势,患者更易接受,不失为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脉介入诊疗新途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Andrew AR, Nicholas M R, Richand J S. Radial artery access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BMJ,2004,329:443-446.
[2]Campeau L. Percutaneous radial an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J]. Cathet Cardiovasc Diagn,1989,16(1):3-7.
[3]Kiemeneij F, Laarman G J. Percutaneous trans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J]. Cathet Cardiwvasc Diagn,1993,30(4):358.
[4]白淑玲,熊为国,秦绪光,等.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55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3,5(2):116-117.
[5]李正伟,丁汉元,翟晓江.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20例分析[J].临床医学,2006,26(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