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小儿支原体肺炎11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1-29  浏览次数:445次

  作者:刘勇,姚晖,刘俊平  作者单位:新疆,武警新疆总队机关门诊部 2 835000 新疆,武警新疆总队伊犁州支队卫生队

  【摘要】目的 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8年12月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1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岁82例(71.3%),其中以学龄儿童居多,≤5岁33例(28.7%),年龄最小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小婴儿可出现喘憋、胸部X线检查以一侧小片状阴影,肺门影增浓模糊为主,可为单侧或多侧;有肺外合并症15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发病年龄较以往的报道有提前趋势。冬季发病率最高。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 肺炎;肺炎支原体;临床分析

  近年来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支原体肺炎常年散发,病种多样,MP不仅侵袭呼吸道,还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严重危害着儿童健康。现将我院自2005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儿科支原体肺炎患儿115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5例患儿中,男69例(60%),女46例(40%);年龄2个月~5岁33例(28.7%),>5岁82例(71.3%)。

  1.2 临床表现

  1.2.1 呼吸道症状 以咳嗽和发热为主要症状。115例患儿均有咳嗽,其中频繁咳嗽79例(68.7%),中度咳嗽21例(18.3%);咳白色黏液痰80例,脓痰23例;发热107例(93.%),其中高热69例,中度发热42例,低热25例,体温正常19例;胸痛4例,均为年长儿;喘憋3例,为2个月婴儿。

  1.2.2 肺部体征 入院时肺部可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40例;哮鸣音17例;双肺呼吸音粗,无明显干湿啰音63例;一侧呼吸音减低2例。

  1.2.3 肺外表现 (1)累及消化系统21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10例,血清转氨酶升高5例;肝大5例,脾大1例。(2)累及心血管系统7例,表现为1例为广泛前壁心肌缺血,2例心动过缓,3例频

  发室性早搏,1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其心肌酶谱LDH、CPK、GOT三项均升高1例,LDH、CPK升高为2例,GOT升高1例,LDH升高1例。(3)累及神经系统2例,表现为嗜睡、头痛、呕吐,脑电图检查异常;(4)累及血液系统4例,表现为血小板减少3例,贫血1例。(5)累及泌尿系统3例,尿蛋白(+~++)。(6)关节炎5例。上述42例MP患儿的肺外病变均随MP的治愈而消失或恢复正常。

  1.3 诊断 所有病例符合下列诊断条件[1]:(1)持续剧烈咳嗽。(2)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有炎性改变。(3)经青霉素、头孢类及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显效。(4)血清冷凝集素IgG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5)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

  1.4 实验室检查 (1)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115例患儿均阳性;(2)79例患儿血常规白细胞≤10×109/L,36例患儿血常规白细胞>10×109/L;(3)血沉正常28例,增高36例,以轻中度增高为主;(4)血清冷凝集素IgG滴度上≥1∶32或更高;(4)X线胸片示115例肺部均有病变,其中小片云雾状阴影76例,肺门影增重、模糊17例,大片状阴影12例,胸腔积液3例。

  1.5 方法 明确诊断后,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首选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点滴,待症状改善后改为阿奇霉素口服,辅以解热、止咳、祛痰、雾化等对症治疗,3例合并胸腔积液患儿行胸腔穿刺术。

  2 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3~10天热退,12~35天X线胸片示肺部病变基本或绝大部分吸收,阿奇霉素治疗共3~4周,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

  3 讨论

  目前,支原体肺炎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婴幼儿期和儿童期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期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较典型,但病程长,肺外并发症较多,婴幼儿发病年龄越小,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越不典型,发热且以高热为多,喘憋症状明显,但支原体感染年龄有趋小倾向,应引起重视。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因此,选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本组病例在未确诊前均使用过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疗效欠佳。确诊后改用阿奇霉素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强调疗程3~4周,停药过早容易复发。

  支原体肺炎在无血清学或病原学的依据时是很难做出诊断的。支原体分离培养阳性是确诊支原体肺炎的金标准,但所需时间长、操作繁琐,试剂不易保存,阳性率低,不能广泛应用于常规检查。咽拭子MP-PCR检测虽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单快速,但费用昂贵,咽拭子检测到病原体不能直接代替肺部病原体,有一定局限性;而MP-IgM是对支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在感染早期即能检测出抗体,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免疫缺陷患儿因不能生成足够的抗体,血清抗体检测常阴性,易漏诊[1]。支原体肺炎X线胸片表现为肺门向周围延伸的粗大僵直肺纹理,肺野内密度较淡的云絮状阴影,内有较粗大的肺纹理通过或有片状阴影,有时仅肺门阴影较重,有时两肺弥漫网状影,偶有游走性浸润节段性实变。因此,胸片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治疗有着极重要的临床意义[2,3]。

  当支原体肺炎有肺外合并症时,可使病情复杂化,可引起神经、消化、血液、心血管等器官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尤以年长儿较常见,本组病例中并发症涉及消化、肾脏,神经、肝脏、皮肤黏膜、关节等多系统和脏器。这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心、肺、肝、脑,平滑肌组织等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当其感染机体后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肺外靶器官病变出现相应症状[4],所以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较多。由于引起并发症的器官不同,其症状和体征也就各不相同。值得提出的是,有些肺外并发症为支原体肺炎的首发症状,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支原体感染人体后有免疫机制的参与,感染后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血小板减少、心肌炎、神经系统损害,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综上所述,对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且咳嗽病程长、症状反复、PCR阴性的患儿,且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的患儿,应早期摄胸X线片,及早做血清学检测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部为支原体感染应立即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由于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与免疫机制有关,由此除治疗肺炎,控制支原体感染外,应根据病情使用皮质激素,针对不同并发症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长富.小儿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

  2 罗征英,符洲,刘恩海,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95例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05,34(6):1208-1209.

  3 荆长有.胸片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意义.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4):73.

  4 徐琦,沈梅芳,王玲,等.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儿科杂志,1993,11(6):37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