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21例幼女小阴唇粘连的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24  浏览次数:637次

  作者:吕昌玉,张文翠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目的:探讨幼女小阴唇粘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寻求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及预防复发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8年小阴唇粘连幼女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通过手法分离或探针分离法或锐性分离,术后创面涂红霉素软膏(内加入雌激素药物),碘伏会阴部消毒,全部治愈。结论:幼女小阴唇粘连,应加强卫生宣传,重视健康教育,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可减轻患儿痛苦及不必要的经济及心理负担。

  【关键词】 幼女;小阴唇粘连;诊治

  幼女外阴阴道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常见于5岁以下幼女,因幼女外阴发育差,缺乏雌激素,阴道上皮菲薄,抵抗力差,易受到感染。小阴唇粘连常为幼女外阴阴道炎的后遗症,其多见于1~5岁以下的幼女[1]。是指两侧小阴唇粘连遮盖住部分或全部尿道口及阴道前庭部,粘连严重时会影响排尿和分泌物排出,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上幼女小阴唇粘连发生率较低,由于其诊断、治疗措施不当,对患儿造成较大的危害。我院妇科门诊自2005~2008年共诊治21例幼女小阴唇粘连。通过手法分离或探针分离法或锐性刀分离,术后创面涂红霉素软膏,碘伏会阴部消毒,全部治愈。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于2005年~2008年共收治幼女小阴唇粘连21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9个月,平均年龄3.5岁。来院就诊16例。对我市4家幼儿园407个幼女查体发现小阴唇粘连5例,年龄在2.5岁~6.5岁。小阴唇粘连程度轻重不同,21例患者均在门诊治疗。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无出生时外生殖器异常史。多是因为排尿异常,或者排尿困难而就诊。有一例发现外阴异常,被外院诊为生殖器畸形。临床表现为外阴红肿、瘙痒。排尿异常,甚至排尿困难,如尿线变细,排尿方向改变,向上、向下或分叉,排尿时用力,哭闹。外阴检查: 外阴幼女型,大阴唇正常,两侧小阴唇粘连在一起或大阴唇成片状粘连掩盖尿道口和阴道口,所有患者阴唇粘连带正中均可见紫色半透明带。以小阴唇下段粘连常见。

  2.治疗方法

  2.1 徒手分离。适用于轻型粘连者。首先使患儿取膀胱截石位,清洁外阴,0.5%碘伏棉球消毒外阴皮肤,术者消毒手后,两手大拇指分别放在两侧小阴唇外侧,轻轻向两侧分离,有上而下,用力适中,一般粘连轻者均可分离。粘连紧徒手分离困难者, 用1%雌激素软膏涂于阴唇粘连处,用拇指将阴唇轻轻向左右两侧分离,每日2次,粘连不必强求一次分离成功。

  2.2 探针分离。粘连较严重,面积较大者,子宫探针伸入粘连带下撑起,使其表面紧张,在其最薄处以宫颈扩张器稍加压力与子宫探针相对应行钝性分离,分离)。使阴道口和尿道口完全暴露。粘连面积较大的,可以分次分离,同样要求不必强求一次分离成功。操作要温柔,力量要适度,避免过度损伤。

  2.3 锐性分离。上述两种方法不能奏效,可以采用锐性分离的办法。21例患者中,仅有1例采用此方法。锐性分离法(刀分离),局部消毒麻醉,将探针插到粘连阴唇下方后部,以探针为指示,于透明带处用刀片锐性分离。[2]

  每种分离方法成功后,分离面应用碘伏每日消毒两次,红霉素软膏(内加入补佳乐片)外涂。一般治疗5~7天可完全治愈,一周后复查。

  3.结果

  3.1 临床疗效。我院诊治的21例患儿均一次分离成功,13例采用手法分离,7例先用手法分离未成功后改为探针钝性分离, 1例因大小阴唇之间粘连紧密,行锐性分离。2例患者基本好转后失去随访,19例患者随访一年,全部治愈。

  3.2 副作用。门诊治疗21例患者,均未发现副作用。

  4.讨论

  4.1 发病原因与易感因素。阴道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其中无腺体。青春期后及在卵巢功能影响下阴道有周期性的增生及脱落,脱落后细胞破坏释放出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保持阴道酸碱度pH值在4~4·5之间,使适应于弱碱性环境生存繁殖的病原体受到抑制,因此正常妇女阴道本身的这种自洁作用形成自然防御功能。婴儿出生2~3周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低雌激素状态持续至青春期。婴幼儿大阴唇扁平、小阴唇稚嫩,上皮达不到完全角化成熟,易受损伤。本组病例为非先天性阴唇粘连,患儿经雌激素软膏局部用药加手法分离能使粘连全部或部分分离,提示雌激素水平低下为阴唇粘连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认为阴唇粘连仅发生于激素静止期[3]。

  4.2 诊断与鉴别诊断。小阴唇粘连患儿一般均有外阴阴道炎病史,大多表现为排尿异常及排尿困难。小阴唇粘连应与外生殖器畸形相鉴别,如先天性无阴道及先天性阴道闭锁。前者为两侧小阴唇粘连在一起,中间有一条半透明带,似膜状,看不到尿道口及阴道口,一般不难诊断[4];而后两者都有发育良好的大小阴唇,尿道口位置正常,而未发现阴道口及处女膜环,且无中间的粘连带,无法用以上方法分离。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及早治疗小阴唇粘连,减轻患儿痛苦。

  4.3 预防措施婴幼儿患病不会正确的描述,必须依靠父母或监护人的注意和观察。本病与外阴炎症有关,家长的认知程度及护理显得特别重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一切可能致外阴炎症及损伤的因素。作为家长,应及时发现幼女的不正常行为,如手抓外阴等,及时检查、治疗外阴阴道炎,防止其发展成小阴唇粘连。日常护理时,应每日清洗一次,尤其大便后,清洗时应将大小阴唇都分开清洗,不要只洗外阴部皮肤,经常保持外阴部清洁;不穿开裆裤,及早给女婴穿上棉制内裤;不随地乱坐;让幼儿多下地活动,不要总抱着,尤其对于肥胖的幼儿。防止再粘连。

  4.4 正确及时临床干预因此,及时正确治疗,十分重要。早期治疗,采用手法分离,幼儿痛苦小,治疗时间短,恢复快。如延误治疗,会导致粘连严重,患儿痛苦大,治疗时间长,恢复缓慢,而且粘连面容易形成瘢痕或再次粘连,致使小阴唇结构改变,给患儿带来永久的痛苦。认识并正确处理本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乐杰 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43.

  [2] 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6~527.

  [3] 蔡桂茹,马庭元主编.实用儿童与青年妇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57一159.

  [4]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350~135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