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35例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治疗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24  浏览次数:442次

  作者:刘燕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 目的:观察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治疗的效果。方法:在口服哌甲酯并进行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评价,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治疗;效果

  儿童多动症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多见于6~16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智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时代病。笔者对35例儿童多动症进行了心理行为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10年3月接诊的儿童多动症患儿65例,诊断符合2006年《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诊断标准[1]。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6~15岁,平均7.1岁;病程0.5~6.0年,平均2.8年。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14岁,平均6.8岁;病程1.0~5.5年,年均2.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口服哌甲酯(利他林),5~15 mg/d,早、中餐后口服,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治疗:①认知行为治疗:让患儿能够预先估计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②阳性强化:一旦患儿出现所要求的行为,就立即进行精神奖赏,物质奖赏,活动奖赏等,以增进该积极行为的发生;③时间阻断法,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把患儿从强化物边移开一定的时间或把强化物移开一段时间以暂时隔离。

  1.3 疗效评定: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多动症儿童的诊断标准,显效:评分值下降≥2/3。有效:评分值下降之值在1/3~2/3之间。无效:未达以上指标者。

  2 结果

  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价,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儿童多动症属于儿科疑难杂症,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多动不宁、易激惹、好冲动等,常常伴发心理障碍,如学习困难、品行障碍、抽动障碍等,其中约65%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将来会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酒精及麻醉剂滥用的高风险人群[2],已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引起家庭、医学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行为治疗是利用操作性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笔者在用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优于未进行心理治疗者。可见,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精神医学学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0):758.

  [2] 刘 颖,陈亚杰.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94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