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三种药物对儿童高热退热疗效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02  浏览次数:450次

  作者:张美玲  作者单位:河北省尚义县人民医院儿科

  【关键词】 儿童;高热;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安痛定

  高热是儿科感染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常伴有持续性的高热。儿童退热药种类较多,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安痛定等。本文比较临床几种常用药物对儿童高热的退热效果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6个月~14岁患高热儿童,性别不限;发病时体温≥39.5℃;各患儿同意接受治疗并观察4 h 的情况。病例入选标准[1]:治疗前6 h 未曾使用任何解热镇痛药物;无高热惊厥史;无药物过敏史和禁忌证的患儿;未使用糖皮质激素;30d内未参加过其他药物试验;无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哮喘、肿瘤、血液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全等。选取符合标准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即布洛芬混悬液组、对乙酰氨基酚组和安痛定组,每组30 例。布洛芬混悬液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37岁;体重(20±7) kg;对乙酰氨基酚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7个月~11岁,平均年龄4.38岁;体重(18±6) kg;安痛定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4.82 岁;体重(23±9) kg。3组患儿性别比、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临床诊断。布洛芬混悬液组5 mg/kg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组0.5 mg/kg口服,安痛定组,剂量为0.1 ml/kg,肌内注射。

  1.3 观察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 h、4 h测量患儿体温。采用腋下测量体温,每次测量5 min,并记录各药不良反应情况,如有无胃肠道反应、皮疹或出血点、溃疡出血、嗜睡及哮喘发作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2]

  (1)显效:用药后体温下降≥2℃;(2)有效:体温下降1~2℃;(3)好转:体温下降0.5~1℃;(4)无效:用药后体温未下降或下降<0.5℃或上升。总有效率=(临床显效例数+临床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退热疗效比较

  给药1 h和4 h后体温布洛芬混悬液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和安痛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对乙酰氨基酚组与安痛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所有患儿均无多汗、皮疹、呕吐等现象发生,亦未出现胃肠出血、哮喘及过敏性皮疹等不良反应。3组退热疗效比较 3种药物治疗效果

  3 讨论

  感染性发热是儿科常见疾病,多表现高热且易持续高热,而持续高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呼吸心跳加快、脑血流增加以及糖、脂肪、蛋白、水盐、维生素代谢异常而加重脏器负担,从而使病情加重。另由于机体炎症反应可使免疫细胞功能减退,并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所以儿科感染性疾病时的持续高热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安痛定三种药物都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这类药物解热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目前研究发现COX有两种异构酶,分为COX-1和COX-2,两种酶的生理意义不同,COX-1是正常组织成分,具有维持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而COX-2主要与细胞或组织损伤有关,为解热镇痛药物的主要靶点。布洛芬很早就用于临床,是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推荐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感染药,其在降低小儿高热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可使机体的炎症和抗炎反应趋于平衡,有利于体温恢复正常[3]。本试验结果表明布洛芬混悬液1 h降低高热患儿体温幅度大,而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与对乙酰氨基酚和安痛定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这三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发现,三者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依据本实验结果,布洛芬混悬液能够快速有效的降低高热患儿体温,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儿科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殷勇 陆奕 张磊,等.尼美舒利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退热疗效观察.广东医学,2005,26:847-848.

  2 官志清,姚固英.尼美舒利对儿童退热疗效的50例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8.

  3 周保珍.布洛芬混悬液对小儿退热作用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500-250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