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14  浏览次数:416次

  作者:谢玲斐,王海燕,孙丽卿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来评价在心房颤动(Af)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53例心房颤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室率变化、长R_R间期频数与临床症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药物使用后心室率明显减慢与临床症状减轻一致,同时发现长R_R间期、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逸搏与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心房颤动治疗随访的必要检查,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及随时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心房颤动,心室率;长R_R间期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颤动波(f)与心室率绝对不规则而导致特殊的心电图现象:如长RR间期、快速心室率与缓慢心室率时常并存。自觉临床症状多变:心悸与黑朦、晕厥等并常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等,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作者以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心房颤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患者,用药前已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1]患者53例,年龄32~81(平均56.2±8.7)岁,男29例,女24例,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病16例、风心病7例、肺心病6例、甲亢性心脏病4例。53例患者于第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即开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包括地高辛、倍他乐克、可达龙等)。

  1.2 方法:通过美国惠普公司生产ZYMED 24h动态心电图仪采集53例病人药物治疗前后的一系列两组心电数据,同时嘱患者详细记录生活日记。为更好地反映运动状态心室率,嘱患者检查期间步行6min,但不做双上肢活动度大动作,避免干扰心电图波型,影响分析。数据回放自动分析后经人机对话确认。将24h的心室频率趋势图及心律失常事件表进行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大于2.0秒的长R_R间期频数、室性心律失常、缓慢性交界性心律失常及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关性的治疗前后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结果表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最大心室率、平均心室率显著减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小心室率减慢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1。而>2.0秒长R_R间期及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交界性逸搏及交界性逸搏性心律出现比例有所增加见表2。表1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平均心室率的比较表2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出现长R_R间期及其他心律失常例数与比例注:与用药前相比P<0.05

  另外,从患者记录的生活日记统计临床症状次数与相应心电变化次数比较,心悸、胸闷、头昏症状与心室率增快明显相关,长R_R间期出现黑朦及晕厥的15例数发生于用药后导致的R_R间期显著延长>3.5秒,早搏及逸搏出现的3例黑朦及晕厥患者由于显著延长R_R间期而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及缓慢交界性逸搏心律2例,见表3。 表3 动态心电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临床症状心室率 注:表中分母表示53例患者出现相应心电变化的总次数,分子表示53例患者发生相应症状的总次数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非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病也可发生,60岁以后每增加10岁发病率可增加1倍,我国的发病率为0.77%。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所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心房颤动治疗的首要目标是维持适合患者循环状态的心室率,即静息时心室率60~80次/分,而运动时90~150次/分[2]。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的心室频率趋势图是评定心室率控制是否满意的常用方法。本文总结了5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的动态心电图的数据统计结果:心房颤动患者安静状态下心室率在60~80次/分时临床症状事件最少。动态心电图分析心室率时需注意日夜心室率差,通常夜间心室率慢于日间10次/分,如夜间心室率不下降或上升,即提示心功能不全。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2.0秒长R_R间期并不能诊断为II度房室传导阻滞[3]。心房颤动时常长R_R间期在器质性与非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出现,夜间明显多于日间,其产生机制可能存在以下原因:①心房的快速紊乱电活动导致房室交界区生理性干扰和连续性隐匿传导而产生长R_R间期,并非病理性阻滞;②迷走神经张力的增高,可使心肌电活动的传导延缓,心肌不应期延长,致心室率下降,心室反应减慢;③某些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药物可造成迷走神经相对或绝对的优势,具有负性频率的药物可使房室隐匿性需要,注意存在夜间与日间的传导变得更加明显[4]。但由于药物的影响,需将用药前后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长R_R间期,交界性逸搏及交界性逸搏性心律及静息最慢心室率加以对照分析,区分长R_R间期夜间与日间出现的频数和时数。

  抗心律失常药物常会导致药物性心律失常[5],本文3例黑朦及晕厥患者均于治疗后出现,是由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及缓慢交界性逸博心律而导致的,在分析中要认真对照药物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形态,判断是否为新的室性早搏(药物导致的),可在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无症状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室速)报告临床医生及时纠正治疗方案。准确测量Q_T间期及平均Q_T间期,而Q_T间期作为临床医生使用延长动作电位类药物的必要参考数据。

  总之,在心房颤动的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过程中,动态心电图检查作为随访手段[6]是必不可少,为心房颤动的满意治疗及时发现并发心电现象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都本洁,于占久,马向荣,等.实用心血管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22.

  [2]王建安.心房颤动的治疗:心率和心律控制[J].心电学杂志,2008,27(1):3-4.

  [3]卢喜烈,帅莉,石亚君,等.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2):114-115.

  [4]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23-329.

  [5]Armin Rashidi, Iman Khodarahmi. Nonlinear modeling of the atrio2 ventricular node physiology in atrial fibrillation[J]. Journal of Theo2 retical Biology, 2005,232∶545-549.

  [6]裴红云,石坚.心房纤颤的当代认识与治疗[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2)124-12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