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9  浏览次数:419次

  作者:颜志清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小儿感冒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2%,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体温反跳4例,对照组为10例。[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效果优于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小儿;感冒;发热;布洛芬混悬液;护理

  小儿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临床以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1]。其中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具有发病急、病程短、变化快的特点,临床上治法各异。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并与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小儿感冒发热患儿100例,均符合小儿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感冒的诊断标准[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儿科学》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28例,女22例;年龄1.2岁~12.0岁(5.2岁±1.3岁);病程平均3.5 d;体温38.5 ℃~40.5 ℃,≥40 ℃为15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109/L 30例,≥10×109/L 20例;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证37例,外感风寒证13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1.3岁~12.0岁(5.5岁±1.2岁);病程平均3 d;体温38.4 ℃~40.7 ℃,≥40℃为13例;血常规:WBC<10×109/L 32例,≥10×109/L 18例;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证35例,外感风寒证15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治疗疗效。两组均可酌情补液2 d~3 d。

  1.2.1 治疗方法 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灌肠液药物组成:金银花15 g,生石膏15 g,连翘10 g,板蓝根15 g,大青叶10 g,淡竹叶5 g,黄芩10 g,淡豆豉10 g。将上述药浓煎至100 mL,灌肠温度36 ℃~37 ℃。操作:先嘱家属给予患儿排空大便,用一次性注射器50 mL抽取中药灌肠液,接一次性肛管,液状石蜡润滑管端;患儿取左侧卧位或俯卧位,臀部抬高10 cm左右,将肛管轻轻插入肛门10 cm~15 cm,将药液缓慢注入,灌毕压紧肛门,使患儿平卧,臀部抬高少许,保留半小时以上。用量:1岁~3岁,每次灌20 mL~30 mL;4岁~6岁,每次灌30 mL~40 mL;7岁~9岁,每次灌40 mL~50 mL;10岁~12岁,每次灌80 mL~100 mL。每天1次或2次,3 d为1个疗程,②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布洛芬混悬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17),1岁~3岁,每次口服4 mL;4岁~6岁,每次口服5 mL;7岁~9岁,每次口服8 mL;10岁~12岁,每次口服10 mL。次数:若持续发热,可间隔4 h~6 h重复用药1次,24 h不超过4次。3 d为1个疗程。

  1.2.2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1个疗程后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4],痊愈:用药24 h~48 h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至37 ℃以下,不再回升);有效:用药48 h~72 h体温恢复正常;无效:体温未降或升高。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②1个疗程后体温变化情况,包括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体温下降幅度及发热反跳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1个疗程后治疗效果比较表2 两组病人1个疗程后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3 讨论

  小儿感冒发热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的同时,应注意患儿的护理。患儿应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新鲜,通风每天2次,通风时给患儿盖好被铺;保持室内温度18 ℃~22 ℃,湿度50%~60%。保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多给一些牛奶和果汁,按小儿体重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忌食辛辣性食物,母乳喂养的小儿嘱其母亲注意饮食搭配,多吃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温水浴每天1次,注意保暖;清洁口腔,可选用生理盐水漱口,每天2次或3次,防止发生口疮;注意肛周皮肤的清洁,防止臀红的发生。保持鼻咽部通畅,注意观察鼻塞、咳嗽、咽痛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出院时指导家属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注意卧室空气新鲜,不要带患儿到人多的地方;平时让患儿多晒太阳,合理饮食,增强患儿的抵抗力。

  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或感染时疫之邪,均易化热化火,且易动风。高热最易伤阴动液,致胃肠燥结,腑气不通,而变证丛生[5]。我科自制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黄芩清肺热,还可清肺与大肠之郁热;石膏性寒味辛,外解肌表邪热,又是清气分实热之要药;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大青叶具有解清解毒之功;淡竹叶起到清热泻火的效果;淡豆豉具有解表,宣发郁热的作用。本药煎剂经直肠灌注,直肠给药主要依赖药物溶于直肠分泌液中,吸收的药物有50%~70%,经过直肠中下静脉和肛静脉,从而避免了“肝脏通过消除效应”,且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不受消化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6]。同时也避免了部分患儿喂药困难。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2%,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体温反跳4例,对照组为10例。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效果优于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

  【参考文献】

  [1] 艾军,汪受传,赵霞,等.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9(5):1.

  [2]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M].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234235.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

  [5] 李向红.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7):432433.

  [6] 李学芝.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感冒7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9):6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