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小儿恙虫病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30 浏览次数:394次
作者:苏明影
【关键词】 儿科 立克次体 虫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为啮齿类,传播媒介为恙螨幼虫。我院自1995~2002年间共收治小儿恙虫病48例,近2年发病明显增多,现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35例占72.9%,女13例占27%;年龄10个月~3岁15例占31%,4~8岁26例占54%,8~12岁7例占15%;农村患儿40例占83%,城区患儿8例占17%。病前均有野外活动史。
1.2 诊断标准 血白细胞<4×10 9 /L22例,(5~7)×10 9 /L26例,中性粒细胞均偏低,淋巴细胞均相对增多。外斐反应48例,凝集效价1∶160者2例,1∶640者30例,1∶320者16例,早、晚期双份血清效价均呈4倍增长。
1.3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在39~41℃之间,多呈弛张热,部分为稽留热及不规则热,多伴有畏寒、头痛、疲乏,食欲减退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符合第九版《实用内科学》的临床诊断 [1] 。伴咳嗽、气喘26例占54%,胸片示:肺野见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伴腹痛5例占10%,惊厥4例占8%。体查发现特征性焦痂或溃疡42例占87.5%,均位于腋窝、腹股沟,肛周、胸部、阴囊、外生殖器、背部等;但有6例未找到焦痂或溃疡占12.5%。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41例占85.4%,皮疹8例占16.6%,肝脾肿大5例占10%,肺部闻及干、湿罗音25例占52%,心尖区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早搏4例占8%。
1.4 治疗 11例入院初期因误诊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抽搐,曾给予青霉素类、头孢唑啉治疗1~5天均无效。全部病儿确诊后使用氯霉素治疗,剂量每日30~50mg/kg。静脉点滴用药后1天内体温恢复正常者29例占60%,2天内14例占29%,3~4天内4例占8%,5~6天1例占2%。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氯霉素对本病有特效。
2 讨论
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兔类、鸟类也可能带菌,恙螨幼虫叮咬动物或人可引起传播。本病主要发生于热带、亚热带丛林、河谷、溪边等潮湿多草地带,夏秋季多发。而本组病例以发生在夏天为主,均于野外活动2~3天后发病。本病系病原体由咬伤处侵入人体,多在人体潮湿,气味较浓的部位叮咬,如腋窝、乳房、脐部、腹股沟、外生殖器、会阴及肛门处。先在局部繁殖引起螫疹、焦痂、溃疡、局部淋巴结炎,随之进入血液引起毒血症及全身器官损害的炎性变化 [2] 。本组病例有6例未见溃疡、焦痂及皮疹等,以发热为主,故门诊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无溃疡或焦痂者占11/275 [3] 。本组病例特点为均有到过潮湿多草地带活动的经历,提示我们应详细询问病史 [4] 。该病可致多器官损害,一旦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没有诊断条件的基层医院可用氯霉素做诊断性治疗,以免延误病程。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实用儿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08.
2 陈绍智.多器官损害恙虫病1例.中华内科杂志,1991,30(6):359.
3 罗全安.恙虫病275例临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1987,5(4):242.
4 林元耀,王丹枫.恙虫病18例误诊分析.新医学,1995,2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