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过敏性鼻炎儿童基础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测定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1-03-24  浏览次数:390次

  作者:肖晓雄, 邓力, 黄东明, 崔碧云, 李岚, 黄英, 何晓玲, 付四毛 作者单位:中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2007071) 528403 广东 中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中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肖晓雄,黄东明,崔碧云,李岚,黄英,何晓玲,付四毛);528000 广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邓力)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儿童的基础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1例6~12岁无支气管哮喘症状的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及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71例过敏性鼻炎患儿FVC、PEF、FEV1和M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94.7±11.3)%、(85.5±11.4)%、(96.5±10.8)%和(111.8±24.1)%,其中低于预计值80%的例数分别为6,20,3,4例。全部患儿均进行了支气管激发试验,其中阳性53例(74.6%),阴性18例(25.4%)。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极轻度16例(22.5%),轻度22例(31.0%),中度15例(21.1%),重度0例。结论 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基础肺功能损害和气道高反应,对过敏性鼻炎患儿早期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鼻炎,过敏性/诊断; 鼻炎/免疫学; 呼吸系统疾病; 肺功能; 气道反应性; 哮喘; 儿童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调查显示,学龄儿童鼻过敏症状的发生率高达24.0%[1]。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Settipane进行23年随访调查发现,过敏性鼻炎使哮喘的风险增加了3倍[2]。气道反应增高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之一,应用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对哮喘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均有重要意义[3]。笔者应用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对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了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旨在探讨过敏性鼻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发生的程度,为防治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来源 200703/05笔者对中山市城区4所小学共4 485例儿童进行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调查[1]。筛选出过敏性鼻炎患儿71例,其中男48例,女23例;年龄6~12岁,平均8.2岁;病程1个月至2.5年,平均6.2个月。

  1.2 诊断标准 问卷提示有过敏性鼻炎症状,经本院儿科哮喘及过敏性疾病专科医师检查,符合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中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1)近期有反复喷嚏、鼻痒、鼻涕和鼻塞症状之一,检查发现鼻黏膜水肿;(2)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提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3)愿意接受肺功能检查者。

  1.4 排除标准 (1)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阴性;(2)3周内有呼吸道感染史;(3)2周内应用抗组胺药和鼻喷激素;(4)合并支气管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者。

  1.5 检测方法

  1.5.1 肺功能检测仪器及方法 使用比利时麦迪肺功能仪及雾化激发系统检测,测定项目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高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 expiratory flow,MEF50)等,均以占预计值百分比表示。肺通气功能异常的评价标准:FEV1或PEF占预计值百分比<80%。

  1.5.2 支气管激发试验 完成基础肺功能后,符合以下指征者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1)无呼吸困难症状和肺部听不到哮鸣音;(2)受试前(即基础肺功能)FEV1≥70%预计值;(3)停用茶碱类、β2激动剂及抗胆碱药物及吸入糖皮质激素12 h,停止口服糖皮质激素48 h,停用抗组胺药物48 h;(4)无心和(或)肺功能不全,无高血压,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不宜进行本试验的疾病。经定量雾化装置让患儿吸入浓度递增的组胺溶液,每次间隔1 min后测肺通气功能,以FEV1较基础值下降达20%的组胺最低累积剂量(PD20 FEV1)<7.8 μmol/L为阳性标准。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定为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 high response,BHR),其程度以PD20 FEV1为标准:PD20 FEV1为3.3~7.8 μmol/L者为极轻度BHR,0.9~3.2 μmol/L者为轻度,0.1~0.8 μmol/L者为中度,<0.1 μmol/L者为重度[3]。

  2 结果

  2.1 基础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 71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基础肺功能测定显示,FVC、PEF、FEV1和M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为(94.7±11.3)%、(85.5±11.4)%、(96.5±10.8)%和(111.8±24.1)%,其中低于预计值80%的例数分别为6,20,3,4例。

  2.2 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53例(74.6%),阴性18例(25.4%)。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使FEV1下降20%时的组胺累积剂量为(2.58±2.15)μmol,其中极轻度BHR 16例(22.5%),轻度BHR 22例(31.0%),中度BHR 15例(21.1%),重度BHR 0例。

  3 讨论

  早在1997年,Grossman[5]就提出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认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气道内的不同部位的同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Ferdousi等[6]认为,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均为气道炎症性疾病,二者除病变部位与临床表现不同外,在致病诱因、发病机制、遗传、局部病理改变和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相似,因此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可视为一种综合征,也可将支气管哮喘下呼吸道过敏性炎症视为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炎症的延伸,仅病变发生部位不同,二者相互存在神经反射,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学者指出,81%的患儿兼有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即鼻炎哮喘联病。很多过敏性鼻炎患儿有下呼吸道或支气管高反应,他们在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前有下呼吸道症状,表明过敏性鼻炎患儿是气道高反应性的高危患儿,以后可产生气道高反应性症状;过敏性鼻炎和气道高反应性之间存在联系,它们是单一疾病的一部分,是联合气道病。因此,过敏性鼻炎是气道高反应性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特应性推进的最早表现,最后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发病[7]。

  在本组资料71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中,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74.6%~126%,<80%者3例(4.2%);而PEF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1.4%~114.2%,<80%者20例(28.2%);单纯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肺通气功能中FEV1基本正常,而PEF则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提示单纯过敏性鼻炎患儿的基础肺功能有一定损害。此外,支气管激发试验显示,本组单纯过敏性鼻炎患儿阳性率高达74.6%,提示大部分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国内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肺功能研究不多,黄春雷等[8]对53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应用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阳性率为77%,正常对照组患儿为16.7%,过敏性鼻炎组激发试验阳性的发生概率是正常对照组的17.08倍(95%可信区间5.38~54.26)。陈亚秋等[9]对94例过敏性鼻炎患儿测定肺功能,结果有52例(55%)正常,42例(45%)异常,表现FEF25,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2例肺功能正常者加做激发试验,其中25例为阳性(25/52,阳性率48.1%)。本文结果与前者的报道非常接近,均高于后者,这可能与后者过敏性鼻炎患儿中有42例(45%)基础肺功能异常而未进行激发试验有关,这部分患儿部分合并支气管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等[9]。

  本组资料对过敏性鼻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进行了评定,结果显示本组患儿使FEV1下降20%时的组胺累积剂量为(2.58±2.15)μmol/L,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为:阴性18例(25.4%),极轻度16例(22.5%),轻度22例(31.0%),中度15例(21.1%),重度0例,提示过敏性鼻炎患儿有一半以上(50.7%)存在轻中度气道高反应性。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理论。鉴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同一疾病在上、下呼吸道的不同表现,多数学者把它们考虑为疾病分类学的单个病种:全气道炎性高反应综合征。这个综合征可分为3个阶段:(1)过敏性鼻炎,无支气管高反应或支气管哮喘;(2)过敏性鼻炎,有支气管高反应,但无支气管哮喘;(3)过敏性鼻炎,伴有支气管哮喘。3个阶段可能只是反映综合征的不同严重程度[7]。

  研究表明,儿童期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同时患有过敏性疾病显著增加了成人期发展为哮喘的危险性,可以视为预后的重要指标,并进一步指出气道高反应性可以作为单独的哮喘预示信号[8]。本研究证实过敏性鼻炎患儿基础肺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并且有一半以上(50.7%,36/71)存在轻中度气道高反应性,表明过敏性鼻炎患儿发作期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早期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因此,对过敏性鼻炎患儿早期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并给予包括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晓雄,黄东明,阮健,等.广东省中山市城区6~12岁学龄儿童鼻眼气道皮肤过敏症状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5):453457.

  [2] 王秋萍,李泽卿.变应性鼻炎、鼻鼻窦炎对儿童哮喘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78.

  [3] 黄东明,肖晓雄,崔碧云,等.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4):279281.

  [4] 顾之燕,董震.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5] Grossman J.One airway,one disease[J].Chest,1997,111(2 Suppl):11S16S.

  [6] Ferdousi HA,Zetterstrom O,Dreborg S.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mild clinical asthma within 2 yr in school children with hayfever[J].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05,16(6):478486.

  [7] 殷明德.变态反应和变应性鼻炎哮喘新概念[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0):1620.

  [8] 黄春雷,赵京,谷庆隆,等.北京地区学龄儿童变应性鼻炎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5):403405.

  [9] 陈亚秋,丁文英,汪旭,等.儿童变应性鼻炎肺功能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14(2):11111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