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23例报道

发表时间:2010-12-23  浏览次数:411次

  作者:林加斌 作者单位: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关键词: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氟乙酰胺是一种无色、无味剧毒灭鼠剂。由于其投毒方式不当,导致小儿误服中毒较多。2001年4月至2005年11月本科共收治23例经口误服氟乙酰胺中毒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平均1.5~5岁,平均2.86岁。城市5例、农村18例。均为误服氟乙酰胺制成的毒鼠饵而中毒。诊断均符合《儿科急诊医学》标准[1]。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于误服氟乙酰胺灭鼠毒饵后30min~3h发病。惊厥21例,其中频繁抽搐者11例,误服后抽搐发生时间0.5~1h 17例,1~2h 4例。昏迷15例,0.5~1h 11例,1~2h 4例。昏睡5例,均在0.5~1h出现昏睡。恶心、呕吐19例,多在0.5~1h间出现恶心、呕吐。发热16例,体温在37.7~38.9℃。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者15例,呼吸困难3例,呼吸衰竭2例。心动过速11例,心力衰竭3例。根据文献[2]将患儿分为轻、中、重度。其中轻度11例、中度8例、重度4例。

  1.3 辅助检查

  红细胞计数:(4.225±0.335)×1012/L;血红蛋白:(10.8±1.9)g/L;白细胞计数:(9.45±4.85)×109/L;血小板计数:(188±92)×109/L;尿蛋白(+)6例、(+~++)4例;6例ALT升高:(65~98)U/L;4例BUN升高(8.4~14.9)U/L;心肌酶升高9例,CKP(235~280)U/L,AST(61~82)U/L,LDH(275~330)U/L,CK-mB(33~67)U/L;脑电图异常15例:轻度异常6例、中度异常5例,重度异常4例;心电图异常14例:窦性心动过速10例、心肌缺血性改变4例;头颅CT检查者9例均未见异常;23例胃液或剩余氟乙酰胺灭鼠毒饵检验证实为氟乙酰胺。

  1.4 治疗

  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清水彻底洗胃,而后以20%甘露醇导泻。全部病例均肌注乙酰胺,轻度者按0.1g/(kg·d),中度按0.2 g/(kg·d),重度按0.3 g/(kg·d)。第1天首次给全日量1/2,余量1/2分2次间隔4~6h给予。第2~3天起将全日量分为4次给药,每次间隔6h。第4天开始每天减量1/3。轻度中毒用药5d,中度中毒用药6d,重度中毒用药7~8d。21例惊厥者应用止痉药物:10例间歇性肢体抽搐者肌注苯巴比妥钠20mg/kg,12h后给予5~8mg/(kg·d)。连用2~3d。11例频繁抽搐者缓慢静注苯巴比妥纳,首次15~20mg/kg,12h后给予维持量6~8mg/(kg·d),视抽搐程度间隔用药,直至停药,一般用药4~6d。在应用解毒,止痉剂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氧疗,保肝,糖皮质激素,利尿,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强心,呼吸兴奋剂,细胞营养药物,预防感染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

  2 结果

  本组23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经肌注乙酰胺,止痉,洗胃,强心,脱水利尿,呼吸兴奋剂等综合抢救治疗后,轻度中毒者在24~36h、中度中毒者在36~72h缓解,4例重度中毒者2例在72h后逐渐缓解,1例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自动出院,另1例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脑疝,抢救无效死亡。痊愈患儿出院前复查肝、肾、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均恢复正常。脑电图复查仍有2例轻度异常、1例中度异常。治愈2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平均住院7.58d。

  3 讨论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广谱有机氟杀虫剂,无味无臭,化学性质稳定。常用浸泡食物以诱杀鼠。由于毒饵适口性好,投药方式不当或投药后疏于管理,易被小儿误食致中毒。人口服该药半数致死量为2~10mg/kg[3],其潜伏期一般为1~2h,严重者30min即可发病。氟乙酰胺引起中毒的机理是:进入人体的氟乙酰胺脱氨形成氟乙酸,与辅酶A结合形成氟乙酰胺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作用,生成氟柠檬酸,氟柠檬酸抑制乌头酸酶,从而三羧酸循环中断。这种阻断代谢的生物合成作用,称为“致死合成”[2]。主要影响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及代谢,可危及生命[4]。抢救应及时:(1)尽早应用乙酰胺:乙酰胺是一种“乙酸盐给予体”,是氟乙酰胺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它具有延长潜伏期,减轻发病症状,甚至使其不发病的作用[2]。乙酰胺的作用在于对氟乙酸有干扰作用,从而减少了氟乙酰胺对三羧酸循环的毒性作用。本组在及时足量应用乙酰胺后,治愈2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2)消除毒物:氟乙酰胺中毒者入院后均应立即、反复、彻底洗胃、导泻。一方面可减少残存毒物的吸收,又可取胃内容物鉴定提供样本,明确诊断。(3)及时控制抽搐:氟乙酰胺中毒最突出的症状是抽搐,抽搐时间直接关系到抢救的近、远期效果,抽搐持续60min可造成脑的不可逆性损伤,而脑损伤又可加重抽搐,形成恶性循环。本组21例抽搐患儿给予苯巴比妥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不仅止惊厥效果好,同时也避免后遗症的发生。(4)氟乙酰胺中毒可以引起多系统脏器功能损害[5],因此,在应用乙酰胺,洗胃,止痉治疗的同时,应给予保护心、肝、肾,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赵祥文.儿科急症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3~394.

  2 青岛医学院编.急性中毒.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329.

  3 般宇红,王振秋,王晶,等.小儿氟乙酰胺中毒37例临床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2):169.

  4 邓惠珊.小儿氟乙酰胺中毒14例救治分析.实用医药杂志,2004,21(7):649.

  5 吕黎玲.氟乙酰胺中毒118例抢救体会.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0):62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