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39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10-14  浏览次数:423次

  作者:张丽芳 薛林 孙百弟

  【关键词】 颅内压增高;颅内感染;婴幼儿

  1996年2月―2004年12月,我们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39例,现将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9例患儿中,男22例,女17例。小婴儿(年龄≤6个月)9例,婴儿17 例,幼儿13例。均符合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 39 例患儿均急性起病,病程多在1周以内。首发症状为发热者25例,多有烦躁、恶心、呕吐。6例患儿诉头痛。婴儿前囟未闭合者均有明显隆起或紧张,面神经征阳性4例,腓反射阳性2例,全部病例无意识改变或惊厥发作,无脑膜刺激征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 39例患儿中35例做了脑脊液检查,其脑脊液压力均>196 kPa(200 mm H2O),但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培养均无异常。颅脑CT检查17例均正常,颅脑B超检查13例均无脑室扩大,测血清钙19例,5例<185 mmol/L。

  14 诊断及鉴别诊断 39例患儿中感染性疾病26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3例,幼儿急疹6例,小儿腹泻病5例,中耳炎2例。药物因素10例,其中维生素A 7 例,氟哌酸1 例,妥布霉素1 例,青霉素1 例。外伤1 例,原因不明2 例。39例患儿中病初误诊21例,其中误诊为颅内感染18 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例。

  15 治疗及转归 本组39例患儿中,9例用20%甘露醇治疗,8例用地塞米松,6例联合应用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4例加用速尿治疗,5例单纯补充维生素D及钙质,其余给予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症状均在2~8 d消失。

  2 讨论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是指临床上具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但脑脊液检查及脑血管、脑室造影、脑电图及颅脑CT检查均无异常阳性征象的临床综合征,有人称其为假性脑瘤、Watterberg征,其诊断的确定是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根据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生化常规检查正常,无局灶症状及其它阳性神经体征而确定[1,2]。本组39例患儿均符合上述情况。导致良性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为:①感染后状态;②药物:如四环素、喹诺酮类、氨基苷类及突然停用或减少激素用量时;③维生素A过量;④严重的缺铁性贫血;⑤内分泌失调;⑥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从本组患儿看,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最常见原因。这是因为感染时白细胞聚积,使蛛网膜下腔及蛛网膜颗粒中小血管瘀滞,导致脑脊液吸收减少及运转障碍,从而引起本症[3,4]。维生素缺乏是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又一常见原因,其临床特点为:年龄较小(均为小婴儿),一般状态良好,血钙低,用钙及维生素D后手足搐搦很快纠正,但如不用甘露醇则前囟饱满,约需2周左右才能变平坦。药物所致者中以喹诺酮类中的氟哌酸较为多见,常发生于用药后2~3 d,如及时发现停药多于3~4 d后颅内压下降,症状消失。药物所致者是药量过大或是药物的副作用尚不十分清楚。

  本组39例患儿中,18例在入院时误诊为颅内感染,3 例误诊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是:①对本症的认识不足;②诊断思路狭窄,不能细致分析病情;③忽视简单但特异性强的体格检查。

  参 考 文 献

  1李万镇儿科危重急症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6313~314

  2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2~683

  3汤淑芳诺氟沙星致17例婴幼儿颅内压升高[J]新药与临床,1992,11(2):85

  4陈小聪,张雯,肖芳绵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78例诊治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7):614

  烟台市北海医院 26570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