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1998-2005年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03  浏览次数:389次

  作者:刘利军 何海英 张江萍 赵丽凤 王永兰 作者单位:(包钢三医院儿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疾病谱及死亡疾病的年代变化趋势,为今后新生儿疾病的医疗及孕产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1998-2005年住院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2005年住院新生儿病例以早产儿、窒息、HIE(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感染性疾病与颅内出血为主,分别占27.22%、17.90%、14.64%、10.20%、6.21%;最多见的死亡原因是窒息和早产,新生儿窒息占新生儿病死率的13.73%,早产儿占新生儿病死率21.57%。结论:在新生儿中应加强对早产儿、窒息、HIE、感染性疾病与颅内出血疾病的防治。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死亡

  新生儿的发病及死亡在婴幼儿中占很大比例。新生儿医学、围产医学的研究发展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新生儿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学科。为了进一步作好新生儿疾病的治疗护理工作,对1998年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676例新生儿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患儿出院时第一诊断为统计病种,总结我院住院的676例住院新生儿疾病及死亡原因构成,比较不同病种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并将1998-2001年与2002-2005年分为前后两组,分析疾病谱及病死率的变化。新生儿以生后28天内为统计标准,疾病诊断按吴瑞萍等主编的第6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为准[1]。

  1.2 统计方法 本组资料使用primer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8年间共收治新生儿676例,占妇科同期出生新生儿总数的6.34%;男性发病419例、占61.98%,女性发病257例、占38.02%,男女比例为1.63∶1;日龄1~28天,平均3.21天,平均住院日6.45天。

  2.2 病种及构成676例新生儿病例的病种及构成见表1。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以新生儿肺炎和败血症为主,分别占感染性疾病总数的73.91%、13.04 %。非感染性疾病以早产儿和新生儿窒息为主。2002-2005年与1998-2001年比较,疾病构成比升高的有早产儿(P<0.05)、高胆红素血症、硬肿症、畸形(P<0.05)、咽下综合征;构成比降低的有新生儿窒息(P<0.0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P<0.05)、颅内出血(P<0.05)、RDS。

  表1 住院新生儿病种及构成(略)

  2.3死亡状况本组新生儿共死亡51例,病死率为7.54 %(51/676);24小时内死亡24例,占死亡病例的47.06%;1~3天死亡20例,占38.68%;3~7天死亡7例,占13.72%。51例死亡新生儿各类疾病的病死率见表2。2002-2005年与1998-2001年比较,各类疾病病死率均降低。

  表2 住院新生儿各种疾病病死率(略)

  3讨论

  1998-2005年8年来,我科共收治新生儿676例,同期我院出生新生儿9 304例,除外院转入86例外,我院新生儿发病率6.34%,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我院需要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产科和儿科医生的密切配合,开展新生儿新法复苏和儿科医生到产科查房,及时发现患病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治疗、早干预。

  从住院新生儿病种及构成来看,以早产儿、窒息、HIE、感染性疾病与颅内出血为主,分别占27.22%、17.90%、14.64%、10.21%、6.21%。2002-2005年与1998-2001年比较,早产儿、新生儿窒息、HIE、感染性疾病与颅内出血病例数减少,这与我院创建爱婴医院后,加强围产期保健,妇科与儿科共同合作,按新法复苏(A、B、C、D、E的方案)进行抢救,抓住保暖、呼吸管理环节,防治感染,并注意输液与营养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畸形构成比1998-2001年为2.76%,2002-2005年为5.18%。畸形病死率为21.43%,与国内外报道接近,美国21.3%的新生儿死于出生缺陷[2]。其中复杂先心病的致死率相当高,如左心室发育不良、单心室、肺动脉高压、大动脉转位等。其他畸形如先天肛门闭锁、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肠狭窄、肠闭锁、耳畸形、先天脑积水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饮食、环境因素变化有关。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及早处理畸形儿极为重要。开展孕妇学校,宣传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特别是胎儿宫内监护以便早期干预,及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各种畸形所致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51例死亡病例中男性35例、占68.63%,女性16例、占31.37%。男婴死亡数是女婴死亡数的2倍以上,与国内相关报道相近[3],目前其原因尚不清,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组资料中不论24h内还是7d内,最多见的死亡原因仍是窒息和早产,新生儿窒息死亡7例,占新生儿病死率的13.73%;早产儿死亡11例,占新生儿病死率21.57%,以低出生体重儿为主,高于国内统计的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176.6‰[4]。因此使用规范的窒息复苏手法,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同时加强新生儿护理,积极防治感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必须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切实抓好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加强围产期的保健,积极预防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的出生,加强低体重儿的护理,减少早产儿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总之,新生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被国际公认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居民健康和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指标[5]。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而新生儿死亡几年来一直以HIE、新生儿颅内出血、早产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为死因的前4位。因此提高产科质量,改善产房抢救措施,加强对产科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必须进一步引起重视。儿科尤其是新生儿科医生参与整个产程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对产科和儿科人员全面推行和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培训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又一重要措施。产房相关设备的配置是改善其抢救条件,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的必备条件。同时,加强儿科建设,提高儿科人员的诊治抢救水平,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07-515.

  [2] 王大亮,李宝珠.532例围产儿先天性畸形尸检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1999,14(1):8.

  [3] 朱晓彤.147例新生儿死因调查分析[C].北京:儿科医学新进展征文会编,2005:61-63.

  [4] 许植之,程锐,董自巧,等.降低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的措施探讨[J].新生儿科杂志,1998,13(3):121.

  [5] 汤光,李大魁.现代临床药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