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113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16 浏览次数:404次
作者:蔡雪梅,高 飞 作者单位:830001 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儿童医院消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4月—2009年8月就诊的113例小儿便秘的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便秘患儿中完成相关检查67例,其中特发性便秘106例,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只有7例为先天性巨结肠2例,继发性巨结肠2例,肠旋转不良1例,巨大肾盂压迫1例,脑瘫1例。便秘的临床表现类似,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物成分不均衡,排便习惯不良,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特发性因素。以便秘就诊的婴儿首先要排除肠道本身的疾病。小儿便秘的预后取决于家长的重视程度以及患儿的依从性。
【关键词】 小儿;便秘;原因;预后
便秘是小儿排便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人群小儿便秘的发生率为0.3%~28.0% [1]。由于症状较轻,常被家长忽视,到了发病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就诊,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严重便秘对患儿的社会活动、心理发育和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现将2007年4月—2009年8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13例符合小儿便秘诊断标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113例均来自本院2007年4月—2009年8月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经询问病史均符合便秘所包含的内容。其中男51例,女62例;年龄<1岁12例(10.62%),1~3岁42例(37.17%),3~6岁24例(21.24%),6~10岁26例(23.01%),>10岁9例(7.96%),最小年龄2个月,平均4.30岁。其中汉族92例,维族12例,哈族1例,蒙古族1例,回族6例,锡伯族1例。
1.2 临床资料
1.2.1 就诊主诉 113例患儿均系大便性状干硬,呈棒状或球状,有排便困难。多数排便每周2~3次,最长达8天排便1次。其中隔日排便30例(26.55%),每周2~3天排便1次64例(56.64%),每周排便1次15例(13.27%),每周排便少于1次4例(3.54%)。病史<3个月23例(20.35%),3~6个月14例(12.39%),>6个月76例(67.26%),病史最长者6年。依赖开塞露等排便者25例(22.12%),间断性服用药物(中药、助消化药等)者12例(10.62%)。
1.2.2 症状与体征 排便时痛苦感(哭闹、拒/怕排便等)47例(41.59%);有间断性腹痛不适感36例(31.86%);有排便困难、引起肛裂出血26例(23.01%),食欲不振22例(19.47%),腹胀19例(16.81%),恶心、呕吐症状7例(6.19%),多动3例(2.65%)。便秘持续存在7例;便秘、腹泻交替出现12例;一级亲属有便秘史22例。113例左下腹均能触及条索状可移动的包块;均有肠鸣音亢进。其中17例患儿曾有过以剧烈腹痛看急诊的病史,腹部查体:脐周、左下腹触痛,可触及条索状包块,行腹部B超、腹部平片证实为粪便堵塞,排便后腹痛消失。
1.2.3 并发症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3例,营养性贫血18例,尿路感染7例,慢性胃炎5例,消化道溃疡3例,结肠炎2例,脑瘫1例。血微量元素锌低11例,铅高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2例。
1.3 实验室检查 根据便秘病史的长短,选择性的进行大便常规、菌比、隐血试验、血常规、尿常规、血微量元素、幽门螺杆菌、腹部X线片、钡剂灌肠、腹部B超、电子胃镜、结肠镜等检查,排队全身性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病等。
2 方法与结果
2.1 结肠传输时间的测定 113例患儿中有67例口服不透X线标记物24、48、72h摄腹部平片进行胃肠通过时间及结肠通过时间的测定,结合病史将便秘病因分为以下五型[2]:Ⅰ型(功能型):胃肠道传输动力减低(主要有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肠蠕动缓慢、肠张力低下,饮食结构不合理等)。Ⅱ型(器质型):(1)冗长症;(2)先天性巨结肠;(3)肠旋转不良。Ⅲ型(继发型):腹腔内或腹膜后占位病变压迫肠道引起的便秘。如肾积水、肠系膜囊肿等。Ⅳ型(习惯型):排便习惯不良所致(特发性巨结肠、直肠壁对容积扩张引起排便反射感知降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腹肌和盆底肌群的收缩力不足、直肠后穹角增大等造成失动力。Ⅴ型(混合型):在动力减低的情况下,可以是传输动力减低同时合并器质型异常;也可以是习惯性便秘基础上合并传输动力减弱。
2.2 钡灌肠结果 乙状结肠冗长症28例,先天性巨结肠2例(手术证实),继发性巨结肠2例,肠旋转不良1例(手术证实),巨大肾盂压迫1例。
2.3 电子胃镜结果 慢性胃炎5例;消化道溃疡3例。
2.4 结肠镜结果 结肠炎2例。
3 讨论
便秘的一般概念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排便次数过少,如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2)排便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min以上,合并肛裂可伴肛门痛或便血;(3)粪便干结;(4)排便费力,便后有排便不净感觉。引起便秘的病因较多,目前尚无统一分类,常见的原因有饮食不当、食物成分不均衡、精神因素、肠道本身疾病或发育缺陷及结肠外疾病。诊断便秘并不困难,但要明确便秘的原因,需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和做必要的检查。腹部X线片及腹部B超可协诊。结肠传输时间的测定及钡灌肠检查,不仅能明确便秘的原因,而且能发现以便秘为主诉的其他疾病。完成所有检查的患儿符合Ⅰ型5例,Ⅱ型(1)23例,Ⅱ型(2)2例,Ⅱ型(3)1例,Ⅲ型1例,Ⅳ型6例,Ⅴ型29例。本组患儿中肠道本身疾病或发育缺陷导致的便秘5例(4.42%),分别是先天性巨结肠2例,继发性巨结肠2例,肠旋转不良1例;结肠外疾病1例:巨大肾盂压迫;神经源性疾病1例:脑瘫。其中先天性巨结肠及肠旋转不良均经手术证实。2例先天性巨结肠,年龄分别是2个月和9岁,1例肠旋转不良年龄亦为2个月,说明婴儿以便秘为主诉就诊时首先要排除肠道本身的疾病。
便秘患儿常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Leoning报道便秘患儿腹痛发生率为10%~70%,腹胀为20%~40%,食欲不振为26%,呕吐为10%,腹痛常位于左下腹和脐周,为阵发性、无放散,热敷或排便后可缓解[3]。本组患儿腹痛发生率为32.14%,腹胀为16.96%,食欲不振为19.64%,呕吐为6.25%,除腹痛的发生率符合,其余均较文献报道的偏低。
有资料报道[4]功能性便秘占综合性儿科门诊总数的5%~10%,占小儿胃肠病门诊的25%,占小儿便秘90%以上。笔者对113例小儿便秘分析后认为,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主要与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物成分不均衡,排便习惯不良,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15例未对小儿进行日常生活及排便习惯训练;9例与活动过少有关。本组患儿中有便秘家庭史22例(19.47%),其中1例家中父母及哥哥均便秘,为素质性便秘[5]。还有报道20%的患儿有精神因素[6],本组患儿中出现精神因素致便秘者16例(14.16%),均为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情绪差、焦虑或抑郁等,较文献报道的低。
影响治愈便秘的因素:发病年龄与性别,是否有家庭史,是否合并便失禁,发病时间和就诊时间早晚,是否存在行为异常,治疗合作程度等。本组患儿幼儿期发病人数最多42例(37.17%),平均发病年龄4.3岁;男51例,女62例,男女之比为1:1.22;有家庭便秘史22例。每周2~3天排便1次的患儿64例(56.64%);病程以>6个月就诊者76例(67.26%),病史最长者6年。113例便秘患儿中汉族就诊92例(81.42%),维族12例,哈族1例,蒙古族1例,回族6例,锡伯族1例,除汉族就诊人数较多,其他民族人数均少,各民族之间无可比性,有的民族饮食以奶及肉为主,蔬菜及水果摄入很少,不能证明其民族的患儿便秘发病率低,只能说明可能由于文化素质的原因对便秘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半年后随访,多数患儿失访,只随访了24例,排便恢复正常11例,总有效率为45.83%。可见家长对便秘的重视程度不够。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6-1299.
2 孔庆勇,李永勇,摆婷.胃肠道传输时间对儿童便秘诊断的临床意义.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9,10(8):43-44.
3 Loening-Baucke V,Yamada T.Is the afferent pathway from the rectum impaired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al constipation and encopresis?Gastroenterology,1995,109:397-403.
4 Youssef NN,Di Lorenzo C.Childhood constipa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J Clin Gestroenterol,2001,33:199-205.
5 陈永田.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0):623.
6 Hatch T F.Encopresis,constipation in children.Pediatr Clin North Am,1988,35(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