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10-07-08 浏览次数:415次
作者:胡小蓉, 洪 菲, 许 诚, 邢春苗, 赵金华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南通 226001)
【摘要】 目的: 研究南通市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以利及时对超重、肥胖青少年进行干预和治疗。方法: 选取南通市高三、初三学生进行体格检查 ,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指数(BMI)值分类标准为依据,统计各年龄段男、女青少年超重、肥胖人数,并分析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南通市2008年高中毕业生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10%、8.75% ;初中毕业生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4.38%、6.48%。结论: 肥胖家族史,夜食习惯,睡眠不足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重青少年可能发展成肥胖的潜在人群。
【关键词】 肥胖症;超体重;体质指数;青少年;南通市
单纯性肥胖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它因过度进食、体力活动少、行为偏差导致全身性脂肪组织过度堆积为特征。此病已成为困扰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与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为了解南通市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制订预防和控制肥胖相关对策和依据,我们对南通市区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作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3~4月,我院对南通市区所辖南通中学、南通市第一中学等10所学校的高三毕业生以及崇海中学、濠河中学等33所初三毕业生进行体格检查。
1.2 方法 统一器械、统一测量方法、统一评价标准,固定人员检测儿童身高、体重,计算出体质指数(BMI)。采用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3年11月制订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对各年龄段男、女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进行判断[1]。BMI=体重(kg)/身高(m2)。对2008年高三毕业生中检出的部分肥胖青少年按照1∶1配对抽取正常健康青少年,配对的条件为性别、家庭收入相近,问卷调查与肥胖有关的行为问题和家庭环境。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各年龄组的超重、肥胖比例,不同组之间的超重、肥胖百分比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南通市2008年高中毕业生及初中毕业生肥胖检出率 见表1。2008年南通市高中毕业生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10%和8.75%; 2008年南通市初中毕业生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4.38%和6.48%,女性肥胖检出率为3.86%,超重检出率为2.64%;男性肥胖检出率为4.88%,超重检出率为10.19%。
2.2 南通市2008年高中毕业生男女性超重、肥胖检出情况 2008年南通市高中毕业生女性肥胖检出率为1.11%,超重检出率为6.74%;男性肥胖检出率为3.04%,超重检出率为10.67%,肥胖、超重检出率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3,P<0.05),见表2。
2.3 近3年高中毕业生超重、肥胖检出情况 复查近3年高三毕业生体检资料,近3年肥胖、超重检出情况如表1。对2006、2007、2008年男女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3年男女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χ2=427.7,P<0.05),但经合并超重与肥胖检出情况后,超重、肥胖检出率3年间基本相似(χ2=4.69,P>0.05)。见表3。
2.4 青少年肥胖发生的因素分析 对2008年高三毕业生中检出的部分肥胖青少年按照1∶1配对抽取正常健康青少年,配对的条件为性别、家庭收入相近,进行问卷调查与肥胖有关的行为问题和家庭环境。逐一分析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有无联系,采用McNemar’s公式计算。调查发现,因素中喜欢肉类,喜欢油炸甜食,进食速度快(<15 min),进食量大,每天活动时间<1 h,肥胖家族史,夜食习惯,睡眠时间<6 h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的95%可信限均>1;户外活动>2 h是发生肥胖的保护性因素,OR值的95%可信限<1,见表4。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体重超重者到成年时期出现体重超重,其危险是儿童时期体重正常者的2倍。12~17岁的肥胖75%将持续到成年,且儿童期是人体脂肪细胞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肥胖的控制应从儿童甚至幼儿期就开始。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一个动态时期,在这期间体格体形和机体成分都发生快速的变化。成人体重的一半也是在青春期积累的[2],青春期是肥胖发展的一个主要时期。维持健康的膳食并坚持每天的体力活动,防止加速生长后体重的过度增长。学校应成为防治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场所之一,把学生的肥胖教育和体力活动的安排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家庭作为整体参与其中,使家长及子女共同认识到青少年肥胖的危害和远期后果。青少年肥胖以预防为主,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家庭和社会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倡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运动。预防青少年肥胖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降低成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口体质。国外有研究表明,学校开展肥胖控制活动,在提高学生营养知识与态度,改变学生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预防和发生肥胖的危险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3]。
从不同性别的肥胖率看,男性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女孩的肥胖率,男性是预防和控制肥胖发生发展的重点关注人群。这可能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对自身形体要求及种族文化观念不同有关。父母中仅有一方肥胖就可以使青少年发生肥胖的概率增高,这种关系已被多项研究证实[4],其中遗传基因的作用仅占小部分,而父母的不良饮食行为,生活方式通过共同生活环境对青少年影响的风险更大。睡眠时间、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肥胖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项目及活动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是预防和控制肥胖的主要措施。
本研究发现,2006~2008年南通市青春期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分别在1.34%~2.10%及8.75%~10.25%,肥胖的检出率远远低于成都市(2006年检出率肥胖11.2%男、9.2%女)[5]、上海(6.82%男、2.43%女)、北京(9.99%男、6.47%女)、广州(4.65%男、3.16%女)[6],超重的发病率略低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市,说明有发展成肥胖的潜在人群,如不加以管理,势必造成严重后果。
肥胖症的流行通常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北京上海等城市虽然离欧美发达国家的青少年超重、肥胖儿童比例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已经呈明显的流行趋势,特别是上海这种趋势已经很明显,已经开始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7]。南通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等城市,近10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近3年来肥胖发病率并没有明显提高,说明南通在饮食行为教育与其他方面对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有其独到之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米杰,程红,侯冬青,等.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6):469-474.
[2] 季成叶,刘宝林.儿童少年卫生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133-135.
[3] Sahota P,Rudolf MCJ,Dixey R,et al.Randon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primary school kased intervention to redcue risk factors for obesity [J].BMJ,2001,3(23):1029-1032.
[4] 于洋,李辉,夏秀兰,等.父母肥胖对儿童肥胖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2,18(2):1463-1464.
[5] 王红,冉域辰,曹丽,等.成都市0-18岁儿童肥胖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60-463.
[6] 赵广才,何卫龙.广州市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2):103-105.
[7] 彭宁宁,冯晓刚,王兰瑛.上海市儿童肥胖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9(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