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磷酸阿糖腺苷和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7-02 浏览次数:414次
作者:罗玲玲,丁佳锋 作者单位:317500 浙江温岭,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摘要】 目的 对单磷酸阿糖腺苷和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 把确诊为CMV肝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予单磷酸阿糖腺苷和更昔洛韦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40%,有效率为35%,无效率为25%,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显效率为52.5%,有效率为30%,无效率为17.5%,不良反应率为25%。结论 笔者认为更昔洛韦和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更昔洛韦的显效率高于单磷酸阿糖腺苷,但副作用较多。
【关键词】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为DNA病毒,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近年来发病率和检出率日趋升高,成人和较大儿多无临床症状,但婴幼儿常引起中枢神经、血液、消化等多系统损害[1]。临床上以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比较多见,予更昔洛韦治疗。但因为疗程较长,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多,家属顺应性较差,故我院对部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试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现将疗效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5—11月在我院住院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病例8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CMV肝炎诊断标准[2]。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32个月。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黄疸、肝功能损害。
1.2 研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开洁,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有限公司)治疗;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丽科伟,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儿予更昔洛韦治疗,诱导期用5mg/(kg·次),每日2次,连用14天,改维持期用药5mg/(kg·次),每日1次,连用7天;对照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5mg/(kg·次),每日1次,连用14天。用药治疗期间观察黄疸消退、肝脏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每周查血常规肝肾功能1次,治疗后查尿CMV-DNA。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表现消失,如体温下降、精神好转,进食较好,肝功能恢复正常,尿CMV-DNA转阴; 有效: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好转,但未恢复正常,尿CMV-DNA不能完全转阴; 无效: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没有好转,尿CMV-DNA仍为阳性。以显效、有效病例计算有效率。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33/40);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30/40),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有10例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注射部位疼痛、皮疹等。见表2。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CMV含逆转录酶,能将RNA转化为DNA,侵入人体细胞内增殖,不易被消灭,可间歇从尿及唾液中排出1~8年,危害大。更昔洛韦是竞争性抑制DNA多聚酶,从而抑制DNA合成,单磷酸阿糖腺苷是通过抑制酶的活性而抑制病毒DNA合成。故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都有效。更昔洛韦的治疗方案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但该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较多,特别是有可能影响精子的生成,故对有些男孩子的家属难以接受,且疗程较长,治疗的顺应性较差。而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参考报道较少,故治疗的具体方案各地各异。从我院治疗的这40例结果来看,还是比较有效的,每天只需治疗1次,副作用少且轻,少数有注射部位疼痛,尚未发现骨髓抑制现象,疗程短,无男女用药顾忌,家属容易接受。从结果看,更昔洛韦的显效率高于单磷酸阿糖腺苷。笔者认为更昔洛韦和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但各有利弊。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资料和长期的随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8-819.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中华儿科杂志,1999,37(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