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8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05  浏览次数:1128次

  作者:杨代珍 作者单位:158100 黑龙江鸡西,鸡西市滴道区医院

  【摘要】 目的 加深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的认识,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点进行分析。结果 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并发血液系统改变21例;并发神经系统改变18例;并发泌尿系统改变13例;并发循环系统改变8例;并发过敏性紫癜20例。结论 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多种组织间存在共同抗原,感染后引起靶器官病变而出现MP感染的肺外表现,必须加以认识。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外并发症

  由于近年儿科临床工作者认识不断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多能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同时部分可致肺外并发症,累及血液、神经、泌尿、循环等系统。现将5年来所诊治的80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患儿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5岁16例,~8岁41例,~12岁23例。

  1.2 检验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微量静脉血,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每毫升<25拷贝数为阴性。

  1.3 肺外并发症表现 并发血液系统改变21例,临床表现贫血4例,全身出血点6例,淋巴肿大4例,肝脾大2例。血液化验:粒细胞减少7例,血小板﹤50×109/L 6例,50~100×109/L 11例,库姆试验阳性2例。经骨穿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4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12例,继发性贫血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溶血性贫血2例。

  并发神经系统改变18例,其中头痛11例,呕吐8例,抽搐6例,意识障碍4例,球结膜水肿5例,脑脊液蛋白、细胞数轻度升高8例,脑电图出现慢波8例。

  并发泌尿系统改变13例,其中水肿4例,高血压3例,血尿8例,蛋白尿8例,管型尿2例,肾功均正常。

  并发循环系统改变8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4例,ST-T改变4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肌轻中度损伤6例。

  并发过敏性紫癜20例,其中皮肤紫癜20例,腹痛12例,触及腹部包块3例,呕吐5例,血便9例,关节肿痛13例。

  2 结果

  全部病例MP-DNA结果均阳性,最高MP-DNA 2.6×107/拷贝。治疗均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酌情静点5~7天,后改用序贯疗法既口服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5~7天,同时根据并发症不同分别应用头孢菌素、能量合剂、大脑组织液、激素、丙种球蛋白、654-2注射液等治疗,疗程15天。本组病例治愈69例,好转9例,未愈2例,平均住院日8天。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是指发生在呼吸系统以外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一般发生于呼吸系统感染的基础上,除引起呼吸道炎症外尚能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改变,肺外表现大多发生在呼吸道感染后1~2周,少数不伴肺炎单独发病[1]。本病发病机制未明,有人认为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侵入呼吸道黏膜支原体所出现的免疫反应。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多种组织间存在共同抗原,MP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靶器官病变[2]。而出现MP感染的肺外表现如关节炎、血小板减少、心肌炎、肝坏死、神经系统病变(可能与神经毒素有关)。另外据报道,在MP呼吸道感染病例,从血液中直接分离出肺炎支原体,因此提示存在类似病毒感染时的病毒血症。

  本组病例血液系统改变以感染后继发血小板减少症多见,血小板轻度减少,周身无出血点,经阿奇霉素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故考虑由于感染时补体被激活,白细胞粘附到毛细血管上,被破坏的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血小板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还可由于MP感染对骨髓巨核细胞的直接损伤,使其成熟障碍有关。MP感染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是由于免疫复合物附着在血小板表面,使其在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增多。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溶血机制多为直接针对红细胞抗原,系冷凝集素抗体激活补体,而发生溶血,亦有人认为溶血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过氧化物产生增高,引起细胞的变性[3]。MP感染的神经损伤中,有20%的患儿呼吸系统症状缺如,直接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出现脑炎的各种表现。故单独出现神经系统病变而用其他感染不能解释者,应想到MP感染的可能,有学者在MP患儿脑脊液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推测MP可直接侵袭中枢神经系统。还可由于神经毒素作用,MP感染产生的可溶性神经毒素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伤大都发生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极期,除用阿奇霉素治疗外加用利尿、降压等对症治疗,病情迅速好转,考虑MP感染后可致肾间质一过性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大都发生在MP感染后10天左右,临床表现较轻,加用心肌营养药物明显有效。

  本组并发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发病前否认特殊食物及用药史,在病程中应用青霉素类、先锋类抗生素,病情仍反复发作,查血支原体-DNA阳性,换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有效。故考虑其过敏性紫癜与支原体感染有关,故提示我们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除对症治疗外应积极寻找病因,应想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查血支原体-DNA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病5岁以下少见,可能是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随年龄而增加有关,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增加对病原体的敏感性。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该方法在患儿发病早期敏感性高,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不易出现假阴性, 利用PCR技术还可监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液每毫升拷贝数,可每7~14天检测1次,当每毫升拷贝数降低时或转阴时,说明治疗有效病情好转。

  MP感染的治疗,应选用具有影响MP蛋白合成的抗生素,阿奇霉素为首选药,一般3~5天,抑菌浓度可持续8~10天。用药48~72h之后,当患儿体温下降,白细胞恢复正常,就可实行序贯治疗(口服制剂代替注射方法),疗程2周。阿奇霉素口服吸收好,可迅速分布于组织并释放,并维持较长时间。重症可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注射,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可促进疾病恢复,缩短疗程。

  【参考文献】

  1 袁承文,李齐 ,陈绍潞.儿科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282.

  2 周广玉,任美婷.支原体肺炎外并发症临床分析.中华儿科杂志,1995,33(4):220.

  3 项全中,门振兴,付文芳,等.中国儿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11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