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加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705次
作者:谭金亮,罗文雄
【关键词】 纳洛酮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并随着新生儿的不成熟程度剧增,若不及时发现或抢救失当,可致脑损伤,甚至造成死亡,临床医生应对该病有足够的重视。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氨茶碱兴奋呼吸中枢治疗呼吸暂停,有时效果不太满意,笔者随机对使用氨茶碱后,还出现呼吸暂停的28例患儿使用纳洛酮加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呼吸停止20s以上,或短于20s而伴紫绀,或突然明显的苍白及肌张力减退,或心率少于l00次/min,并除外(1)有肺部疾病;(2)出生时窒息,颅内出血;(3)缺氧缺血性脑病;(4)先天性心脏病;(5)严重感染;(6)体温波动;(7)血糖、血钙或其他电解质紊乱;(8)有惊厥表现;(9)母亲分娩过程中应用了吗啡或麻醉药。56例患儿均符合以上条件。早产儿常规监测呼吸、心率及经皮氧饱和度。
1.2 资料及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所有病例均在首次呼吸暂停后,予以氨茶碱5mg/kg,20min内静脉滴注。12h后给维持量,2.5mg/kg,每隔12h静点1次,治疗2天后,仍出现呼吸暂停者共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胎龄最小28周,最大35周,平均胎龄(30.68±1.32)周,开始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平均日龄(2.95±0.68)天,体重850~2170g,平均(1483±205)g。将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进行观察3天,两组均继予氨茶碱维持量,2.5mg/kg,每隔12h静点1次,观察组加用纳洛酮0.1mg/(kg?次),8h1次加管。对照组不加纳洛酮。
1.3 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72h内呼吸暂停停止发作者。有效:用药72h以上仍有呼吸暂停者, 但呼吸暂停发作的次数比治疗前减少大于50%。无效:用药72h以上仍有呼吸暂停者, 呼吸暂停发作的次数比治疗前减少小于5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观察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采用相应的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药物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略)
注:两组比较:χ2=4.38,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暂停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位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差,延髓呼吸中枢CO2感受器不成熟或因某些疾病而引起呼吸节律改变。呼吸暂停轻者导致缺氧,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导致组织缺氧性损害,如不及时处理,长时期缺氧可引起脑损伤,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积极寻找、治疗原发疾病,去除病因,防止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具有重要意义。氨茶碱可通过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提高通气量,提高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反应,增强呼吸肌收缩作用,从而改善血气及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吗啡与阿片受体的结合,解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和通气量,其安全性高,起效快,副作用少,血清半衰期短,需重复给药。由于氨茶碱价格低廉,仍为新生儿呼吸暂停的首选药物,但其治疗安全范围很窄,氨茶碱还可引起患儿烦躁、心动过速、低血压、惊厥、胃肠道出血及高血糖等不良反应,单用有时难以控制呼吸暂停,联合纳洛酮用药,可以缩短疗程,更有效地控制呼吸暂停,并防止茶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根据临床观察和本组统计资料显示,单独使用氨茶碱能使大部分新生儿呼吸暂停缓解,但当单用氨茶碱不满意时,联合应用纳洛酮,能更好地逆转呼吸障碍,促进意识恢复,是临床上防止新生儿呼吸暂停反复发作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 423000 湖南郴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齐 永)
【中图分类号】 R722.6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并随着新生儿的不成熟程度剧增,若不及时发现或抢救失当,可致脑损伤,甚至造成死亡,临床医生应对该病有足够的重视。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氨茶碱兴奋呼吸中枢治疗呼吸暂停,有时效果不太满意,笔者随机对使用氨茶碱后,还出现呼吸暂停的28例患儿使用纳洛酮加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呼吸停止20s以上,或短于20s而伴紫绀,或突然明显的苍白及肌张力减退,或心率少于l00次/min,并除外(1)有肺部疾病;(2)出生时窒息,颅内出血;(3)缺氧缺血性脑病;(4)先天性心脏病;(5)严重感染;(6)体温波动;(7)血糖、血钙或其他电解质紊乱;(8)有惊厥表现;(9)母亲分娩过程中应用了吗啡或麻醉药。56例患儿均符合以上条件。早产儿常规监测呼吸、心率及经皮氧饱和度。
1.2 资料及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所有病例均在首次呼吸暂停后,予以氨茶碱5mg/kg,20min内静脉滴注。12h后给维持量,2.5mg/kg,每隔12h静点1次,治疗2天后,仍出现呼吸暂停者共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胎龄最小28周,最大35周,平均胎龄(30.68±1.32)周,开始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平均日龄(2.95±0.68)天,体重850~2170g,平均(1483±205)g。将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进行观察3天,两组均继予氨茶碱维持量,2.5mg/kg,每隔12h静点1次,观察组加用纳洛酮0.1mg/(kg?次),8h1次加管。对照组不加纳洛酮。
1.3 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72h内呼吸暂停停止发作者。有效:用药72h以上仍有呼吸暂停者, 但呼吸暂停发作的次数比治疗前减少大于50%。无效:用药72h以上仍有呼吸暂停者, 呼吸暂停发作的次数比治疗前减少小于5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观察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采用相应的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药物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略)
注:两组比较:χ2=4.38,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暂停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位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差,延髓呼吸中枢CO2感受器不成熟或因某些疾病而引起呼吸节律改变。呼吸暂停轻者导致缺氧,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导致组织缺氧性损害,如不及时处理,长时期缺氧可引起脑损伤,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积极寻找、治疗原发疾病,去除病因,防止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具有重要意义。氨茶碱可通过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提高通气量,提高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反应,增强呼吸肌收缩作用,从而改善血气及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吗啡与阿片受体的结合,解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和通气量,其安全性高,起效快,副作用少,血清半衰期短,需重复给药。由于氨茶碱价格低廉,仍为新生儿呼吸暂停的首选药物,但其治疗安全范围很窄,氨茶碱还可引起患儿烦躁、心动过速、低血压、惊厥、胃肠道出血及高血糖等不良反应,单用有时难以控制呼吸暂停,联合纳洛酮用药,可以缩短疗程,更有效地控制呼吸暂停,并防止茶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根据临床观察和本组统计资料显示,单独使用氨茶碱能使大部分新生儿呼吸暂停缓解,但当单用氨茶碱不满意时,联合应用纳洛酮,能更好地逆转呼吸障碍,促进意识恢复,是临床上防止新生儿呼吸暂停反复发作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 423000 湖南郴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