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老年患者身心健康与长期照顾需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11-16 浏览次数:382次
作者:张河川,李如春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为长期照顾提供依据。方法 以健康自测量表(SRHMS)及抑郁量表(DIS)为工具,对297例≥60岁高血压患者(病例组)及123名对照(对照组)作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①病例组躯体、心理、社会健康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抑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病例组中自养费<300元/月、鳏寡、患病>3种、门诊>4次/年、近年住院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病例组参与社会活动、拥有亲朋好友和可依靠家人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高血压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社会及身体功能明显受损,其长期照顾需关注临床治疗之外的机体失能和社会隔离所致的心理行为问题。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身心健康,病例对照,长期照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高血压已成为老年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其罹患的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使之具有致残、致死高,需终身治疗与长期照顾的特征〔1,2〕。妥善处理高血压老人日益增长的长期照顾需求,成为应对高龄化社会急需解决的课题。近年有关高血压防治成为研究的热点〔3,4〕,但鲜有基于高血压老年患者身心健康与社会功能评估之上实施长期照顾的研究报道。借鉴发达国家NCD“个案管理”的先进经验〔5~7〕,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血压老年患者长期照顾的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长期照顾规划”,实现“不断改善男女老人的生活机会和质量,确保其支助系统的持续,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昆明市五华、西山、官渡、盘龙4个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岁、确诊并正在治疗的、无严重并发症的297名高血压患者作病例组(其中男49.7%,女50.3%;年龄60~69岁占44.3%,70~79岁36.8%,≥80岁18.9%;受教育<小学35%,中学23.6%,>中专41.4%;职业构成为工农41.9%,干部44.3%,其他13.8%)。按同龄、同社区、同教育水平、同职业、同性别,选123名健康老人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老年个案调查卷由三部分内容组成:①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问题,共25个条目。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该量表由生理、心理、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10个维度,共48条组成(0~10级评分),得分与健康呈正比〔8〕。抑郁状态问卷(DIS)由20个条目组成(1~4级评分),得分与抑郁正相关〔9〕。②调查由培训后的调查员深入各社区进行调查,并负责当场回收问卷,整理后所得有效卷由专人录入微机。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病例组在自养费用<300元/月、鳏寡、多病共患、看病>4次/年、近两年住院、医药花费>1 000元/年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2.2 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比较 见表2,病例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3 两组身体及认知功能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病例组器官功能及身体功能得分(5.25±1.41和5.47±2.71)明显低于对照组(6.00±1.49和6.44±2.93)(P<0.001),其正性情绪和认知功能(6.47±2.06和5.65±2.03)也明显低于对照组(7.19±1.96和6.21±1.82)(P<0.001)。进一步分析在身体功能上,病例组能随意弯腰屈膝、上下楼、参加耗能运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P<0.01);在认知功能上,病例组有安全感、幸福感、记忆力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P<0.05)。
2.4 两组社会功能的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病例组社会角色与社会适应(6.53±1.77)、社会支持(5.46±1.94)、社会资源与接触(5.57±2.25)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13±1.51、6.21±1.91和6.39±2.14)(P<0.001)。病例组“拥有关系密切、分享喜忧朋友”、“与亲戚常来往、常参加社会活动”和“有可靠的家庭支持”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截至2002年中国≥65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50%,较1991年上升了31%,患病人数增加7 000多万,2020年将达到高峰〔10〕,给我国老年长期照顾带来了较大压力。老年长期照顾,是指老年人因生理、心理受损,在相对较长的生命存续期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其目的在于增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从高血压确诊到心脑并发症,是一个从病理损伤到功能受限、到失能的渐进过程。此过程决定了高血压老年患者社区照顾的长期性和“创造延缓病残环境”的艰巨性。长期照顾不仅急切地呼唤着政府兑现“将老龄问题纳入发展规划”的承诺,急需政府做出相关福利制度安排;伴随老龄化而来NCD的流行,呼唤着中国构建“医护、社工、家庭、社区”长期照顾团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血压老年患者医疗康复、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之需〔2,5~7〕。
3.1 着力改善高血压老年患者多病共患与低收入现状 分析数据显示,病例组患病>3种者达45.5%,远高于对照的4.1%和全国32.97%水平〔11〕,是其反复就诊、住院的主要原因,这对自养费用<300元/月的高血压老人(占病例组11.4%)而言,势必危及其基本生存。就是退休金在800元/月的高血压老年患者,在支付看护(保姆)费和医药费后,其生活已处于最低贫困线以下。就高血压老人生存质量的干预,力度最大的莫过于养老、医疗保障之公共政策,鉴于家庭养老功能必然外移的中国国情和日本“看护保险制”的经验〔12〕,强调政府责任,建全“保障、安全、健康”的福利制度已势在必行。
3.2 机体失能与正式照顾的落差 本文表明高血压老人多病共患、身体失能与负性情绪互为因果,给养老资源本已匮乏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正式照顾制度缺陷、健康服务商业化(大处方、重复检查、名存实亡的“双转诊”和花样翻新的降压药),迫使老人不顾毒副作用自购廉价药品以维持“终身治疗”,甚至有病不治〔5,13〕,这与“人人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和国际在NCD长期照顾中通用的“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建立特殊的社会救济及其服务输送体系,建立“老年NCD个案管理”的专业团队,引入医务社会工作,提供系统而专业服务,发挥其整合社会福利与卫生部、社区的资源的特长,对提升日益增多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年”尤显必要。其中,基于实证调查、致力“长期照顾”成本效益评估的探索,将成为高血压老年患者长期照顾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努力方向。
3.3 非正式照顾脆弱,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本调查表明,病例组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与高血压“病理改变病残及体能丧失社会参与及人际圈缩小社会功能受损”有关。病例组高比例的丧偶(49.8%>对照组37.4%)作为晚年重大生活事件,可加重抑郁情绪、削弱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限于篇幅,另文报道)。提示高血压患者的长期照顾和个案管理,应充分关注家庭及亲朋好友的非正式支持。借发达国家前车之鉴,志愿及家庭服务等社会服务组织是老年生活照顾、社会功能康复的重要人力资源。怎样促成制度安排下政府责任与社会服务和健康服务的有机结合,组建社区长期照顾团队,满足高血压患者“医疗护理、心理咨询、营养指导,构建社区康复环境,协调家庭关系、组织社区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将是社区卫生、社会工作和公共管理教育面临的极富前景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Guideline Subcommittee.WHO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1999;17(2):1512.
2 Kim K,Chang HJ,Cho YS,et al.Curr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ypertension control community resident elderly Korean〔C〕.The 8th Asia/Oceania Regional Congres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07:296.
3 张 彬.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7;2(13):28890.
4 王淑英.高血压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新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6):4324.
5 WHO/刘辛荣,周清华.老年人保健技术报告丛书77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841.
6 Chp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f prevention,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2560.
7 Hiraoka K.The effectiveness of home and day care servi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long term care policy in Japan〔C〕.The 8th Asia/Oceania Regional Congres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07:8.
8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58.
9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947.
10 顾东风.心血管预防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756.
11 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J〕.高血压杂志,1995;3(1):7.
12 李黎明,张永春,日比野省三.试析老龄化社会与日本的“看护保险制度”兼论中国的养老社会化/强调生理和心理的保障功能〔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2(1):5963.
13 章国龙.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误区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