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探讨及早期干预

发表时间:2010-04-12  浏览次数:569次

  作者:梁敏,窦洪渠,刘娟   作者单位: 637000 四川南充,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及早期干预。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126例进行临床病因分析。 结果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窒息占35.71%,感染占24.60%,母乳性黄疸占20.64%。结论 加强抗感染,做好妇幼保健及围生工作,减少或避免孕期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探索;早期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胆红素一方面具有神经毒性,另一方面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其发生多少与种族、地区、胎龄和喂养方式等都有关系,成人血清胆红素超过34 μmol/L(2 mg/dl)出现黄疸,而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要超过85 μmol/L(5 mg/dl)才出现黄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308~342 μmol/L(18~20 mg/dl),早产儿可低到137~205 μmol/L(8~12 mg/dl)即出现胆红素脑病。现就我院收治的12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病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均符合诊断标准者126例为研究对象,126例中男69例,女57例,入院年龄:出生0~3天21例,3~15天53例,15~28天为52例,其中早产儿24例。

  1.2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205 μmol/L(12 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5 mg/dl);(3)黄疸持久不退,持续时间2周以上;(4)黄疸消退后,又重复出现或进行性加重。凡符合以上4条中任意一条者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2 结果

  本文12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发病相关病因依次如下:(1)围产因素以窒息为主共45例,占35.71%。(2)感染因素共31例,占24.60%,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以脐炎、肺炎、败血症为多,病毒感染次之。(3)母乳性黄疸26例,占20.63%。(4)其他:头颅血肿8例,占6.35%;新生儿溶血3例,占2.38%;药物7例,占5.56%;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占1.59%;先天性胆道畸形4例,占3.17%。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与病因的关系,见表1。表1 黄疸出现时间与病因的关系(略)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多年来居高不下,且有增高趋势。1995年中山医科大学报道高胆红素血症占新生儿住院总数的47.5%[1];北京医科大学报道高胆红素血症占新生儿住院总数的40%~50%[2]。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1)红细胞破坏增多,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仅为70~90天(成人为120天),破坏快,胆红素产生增多,此胆红素是脂溶性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一部分附着于血清白蛋白,一部分呈游离胆红素。(2)肝红细胞受体蛋白缺少,胆红素进入肝脏后被肝细胞Y、Z蛋白结合运载至细胞的光滑内质网,形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而新生儿出生时Y蛋白含量极少,Z蛋白作用又不太强,因此胆红素易累积起来发生黄疸。(3)肝酶活力低下,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硫酸转移酶缺乏,不能清除未结合胆红素。(4)结合胆红素排泄缺陷。(5)肠-肝循环增加。

  从表1中可见新生儿溶血、头颅血肿、窒息及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现黄疸时间早,头颅血肿及血型不和均因红细胞加速破坏引起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因肝脏不能充分维持高能量磷酸盐有效地结合胆红素,导致新生儿面部出现黄疸;窒息缺氧可影响肝酶的活性,使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低氧血症可使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浓度增加,区域性脑血流加大,血-脑屏障开放,血浆胆红素大量进入脑组织,在大脑基底核神经细胞膜上聚集沉积,引起核黄疸;新生儿感染不但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还可引发溶血。因此血清中有结合与未结合两种胆红素,一旦感染控制,黄疸消退;药物:新生儿期维生素K3、磺胺及新生霉素可致黄疸;先天性胆管闭锁一般生后2~3周黄疸逐渐加重;母乳性黄疸近年逐渐被重视,确切病因尚未肯定,目前认为是β-葡萄醛酰苷酶(β-GD)含量丰富(它来自母乳,部分来自新生儿自身和肠道菌群建立后产生),活性高,当新生儿开奶延迟,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时β-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成未结合胆红素而在肠-肝循环回吸收增加,显现黄疸,母乳性黄疸为新生儿高胆红素常见病因,文献报道分别为25%[3]和10.3%[4],而本组为20.64%,与其接近。

  国外学者[5]指出,部分重症黄疸患儿新生儿期并无神经系统疾病发生,但到了15岁时出现了手足徐动症,故对重症黄疸患儿除需及时治疗外,还应长期随访,观察预后。

  综合以上因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必须以早期预防为主。应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各种高危因素发生,防止早产、难产及防治孕期感染。应重点对高危因素包括窒息、低氧、感染、溶血、低体重儿行预防性治疗。密切观察高危因素、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生后即进行胆红素测定,不等发生高胆即给予光疗。总之,加强抗感染,做好妇幼保健及围生工作,减少或避免孕期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梓良.儿科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1996,111.

  2 罗凤玲.新生儿黄疸.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1999,14(2):67.

  3 常立文,刘皖君,赵锡慈,等.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探讨.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1995,10(6):357.

  4 李群.19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因分析.广东妇幼保健,1998,6:28.

  5 Newman TB, Lebanoff MAK.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and longterm outcome: another look at the Collaborative Perinatal Project. Pediatrics,1993,92:651-65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