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上腹痛患儿胃电图与胃镜关系初步探讨

发表时间:2010-04-06  浏览次数:602次

    作者:闫慧敏,杨 燕,张丽荣   作者单位: 100045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上腹痛患儿胃电图与胃镜的相关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  采用胃肠电图计算机处理系统对200例小儿上腹痛患儿进行检测,并同时做胃镜对照,以观察两者之间的异同点。结果  以胃镜检查为依据,两者以浅表性胃炎相符率最高达90.2%,其他疾病二者相符率虽低,但总结了一定的规律与原因。结论  找出二者异同点,不断完善胃电图检测方法,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儿童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小儿上腹痛;胃电图;胃镜

     Study of electrogastrographic and gastroscopy examination on children with gastric abscess

    YAN Huimin,YANG Yan,ZHANG Lirong.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gastrographic and gastroscopy examination on children with gastric abscess.Methods  200 cases were undertaken by electrogastrographic (EGEG-5D2 system) and gastroscopy text (Olympus GIF-XP).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 patients was the highest(92.3%),and the others was low.Conclusion  Electrogastrographic is useful for the diagnoses of children’s digestive tract disease.

    [Key words]  children’s gastric abscess;electrogastrography;gastroscopy

    随着小儿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相关检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胃电图检查具有无痛、无创的特点,在儿科临床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为更好地探讨胃电图在儿科临床疗效判断以及与胃镜检查的相关性,本研究将2004年7月~2005年2月200例以小儿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儿的胃电图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期探讨胃电图对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现有的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儿童,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病例为2004年7月~2005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因胃脘部或伴脐周疼痛而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儿共200例。其中男113例,占56.5%,女87例,占43.5%;年龄3~17岁,平均9.2岁,发病时间4天~8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胃电图诊断标准  参照徐开森等学者[1]报道的各年龄段小儿胃电图频率与波幅的正常值,

    以及1987年5月7日全国胃电图学术会议通过的胃电图诊断标准,并结合患儿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

    1.2.2  胃镜诊断标准  根据2003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儿科消化内镜临床专题学术研讨会通过的小儿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制定[2]。

    1.3  研究方法  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记录、整理所获资料。胃电图选用合肥科学仪器实验厂的EGG-IA2、EGEG-5D2型五导胃肠电图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检测,检查前停止服用对胃功能有影响的各类药物,禁油腻、油炸、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空腹6 h以上。试验餐选择:≤30 kg体重者:面包片50 g、火腿肠35 g,总热卡为380 kCal;>30 kg体重者:面包片75 g、火腿肠50 g,总热卡为555 kCal。进餐时间为5 min,进餐后待患儿安静10 min后再进行餐后记录。胃镜选用Olympus GIF-XP240型进行检查,直视下详细观察黏膜色泽、形态及黏膜下血管纹,记录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表现。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胃电图检出疾病分布情况  见表1。表1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率最高(78.5%),而无明显胃肠器质性病变的胃节律紊乱患儿所占比例最低(1.5%)。

    2.2  胃电图餐前餐后频率、幅值比较  见表2。对表2中各导联餐前餐后频率、波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胃窦部餐后平均频率快于餐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体部进餐前后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胃体餐后平均波幅均高于餐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1  200例小儿上腹痛患儿胃电图检查结果(略)表2  200例小儿上腹痛患儿餐前餐后频率幅值比较(略)

    2.3  胃镜检出疾病分布情况  见表3。表3  200例小儿上腹痛患儿胃镜检查结果(略)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浅表性胃炎与十二指肠炎发病率较高,溃疡发病率较低。

    2.4  胃电图与胃镜诊断结果对比  见表4。表4  200例患儿胃电图与胃镜诊断结果对比表4提示二者诊断浅表性胃炎的符合率最高,说明胃电图检查对浅表性胃炎的初诊率较高,而对其他几种器质性疾病的初诊率不高。

    3  讨论

    位于小肠、结肠和胃尾端2/3部分的平滑肌细胞,其膜电位可以产生周期性的波动,所产生的震荡电位称为慢波、基本电节律(BER)或起步电位,是胃肠电活动的主要类型。而快波指当慢波的震荡电位使细胞膜的除极超过某一阈电位水平时,所引起细胞膜发生快速发放的电震荡,常负载于慢波的顶端或其后。所以,胃的收缩依赖于胃电慢波、快波的共同作用。

    既往研究表明,进餐能引起胃电活动改变,其主要表现在破坏消化间期综合肌电,使其转变为消化型肌电活动。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同神经和胃肠道激素的释放有关[3]。

    本组200例小儿上腹痛患儿中,从胃镜检查分析以慢性浅表性胃炎(46.0%)、十二指肠炎(32.0%)为主,胆汁反流性胃炎占12.5%,溃疡患儿所占比例最小(9.5%)。

    而200例患儿胃电图改变显示胃窦部餐后平均频率多快于餐前,差异有显著性。考虑其应用可能是本身存在的胃肠器质性病变。可破坏胃的周期性电变化,且胃镜下我们观察到大部分病灶位于胃窦附近,因此导致胃窦部胃电频率变化明显。胃肠器质性病变对胃电周期性变化影响的机制及各病间是否有区别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患儿的餐后平均幅值均较餐前增高,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可能与进餐破坏消化间期综合肌电,导致峰波间断发放有关。

    就疾病分析而言,胃镜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例中,胃电图符合83例,符合率占90.2%,提示胃电图对诊断浅表性胃炎的价值较高,11例不符合的病例中,3例因无异常表现诊为正常;5例因观察到高频低幅锯齿状波形而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虽然镜下未观察到明显胆汁反流现象,但不能排除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可能;3例因波形不规则诊为胃节律紊乱,考虑可能为胃炎伴有节律紊乱。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胆汁反流间歇期胃电图检查可表现为浅表性胃炎,考虑19例不符合病例胃电图全部诊为浅表性胃炎与此有直接关系。同样,在间歇期,胃镜下也可能观察不到胆汁反流现象,因此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与胃电图应互为补充。

    64例慢性十二指肠炎患儿出现高频波的11例均与胃镜诊断符合,故其特异性较强,但52例在胃电图只表现为浅表性胃炎,考虑一方面与我们记录时间过短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上述高频波出现几率较低,因此用胃电图诊断十二指肠炎困难较大,容易漏诊,尚需借助胃镜确诊。此外,1例误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一方面可能为其伴有胆汁反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二者的特异性波形有混淆可能。

    胃电图诊断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中的符合率也较低,且不符合的病例大多处于溃疡愈合期或瘢痕期,可能是导致胃电图表现不典型的原因,也有研究表明,溃疡患者胃电图表现与电极和溃疡面间的距离有关,或与溃疡面的大小有关。胃电图诊断为溃疡的患儿,难以准确定位,必须经胃镜最后定位以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通过上述病例的分析,初步观察到了胃电图与胃镜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异同点对我们指导临床有一定的帮助。但在疾病诊断方面差异及机制所在胃电图在诊断的确切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总之,胃电图较胃镜有着无痛、无创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儿童,对临床病程短、症状较轻的病人初步诊断与分析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对部分胃肠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尚缺乏准确性、深入性,现有的诊断标准尚不完善,可与胃镜检测互补,以提高临床胃肠道疾病的诊断率。今后对于胃电图应做更深一步的基础理论研究,继续改进现有记录技术、仪器,并不断总结、完善其临床诊断标准,加强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鲁斌.EGEG胃肠电图临床手册.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7-101.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189.

    3  金乃时.国内胃肠电图应用研究现状.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103.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