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肠型过敏性紫癜48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3-24 浏览次数:474次
作者:王秀芹 作者单位: 037008 山西大同,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8例胃肠型过敏性紫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初期多以腹痛症状表现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腹痛性质为隐痛或阵发型绞痛,有些伴有恶心、呕吐或黏液血便,查体常无固定压痛点。结论胃肠型过敏性紫癜为常见发作类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表现为剧烈腹痛,常合并消化道出血,但预后良好。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胃肠型
过敏性紫癜为儿童期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和肾炎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中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称为胃肠型过敏性紫癜。现将我科2001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8例胃肠型过敏性紫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男27例,女21例,男女比例约128∶1;年龄4~14岁,6岁以上42例,占875%。病程5~23天。
12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腹痛症状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1)腹痛部位:上腹痛伴脐周痛27例,全腹痛9例,下腹痛10例,右下腹痛2例。(2)腹痛性质:主要为阵发性痉挛性腹痛或阵发性隐痛、不适。(3)腹痛伴随症状:伴恶心、呕吐42例,占875%,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淡黄色水样物,5例为咖啡样血块,伴腹泻7例,柏油样便6例,黏液血便4例。(4)腹部体征:局部压痛12例,无固定压痛34例,右下腹压痛2例;肠鸣音亢进27例,肠鸣音正常21例。
1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0~120)×109/L 32例,(120~150)×109/L 11例,>150×109/L 5例。中性粒细胞数增加21例。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大便隐血阳性14例。
X线腹部平片检查23例显示小肠胀气,7例伴有多个液平面。腹部B超检查45例,34例显示腹腔积液;9例显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37例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4结果2例误诊为阑尾炎转外科手术,术中发现阑尾略水肿,肠系膜广泛点状出血与水肿。5例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于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后加用抗过敏等治疗。其余均经抗感染、抗过敏及对症治疗。治愈36例,好转12例,住院时间10~23天。
2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儿童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以皮肤损害为最常见。典型病例诊断不难,若以胃肠道为首发症状而紫癜延迟出现或不典型者,诊断困难且容易误诊。
通过分析本组病例笔者认为:(1)胃肠型过敏性紫癜腹痛症状严重,体征相对较轻,腹痛性质多表现为脐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有些伴有恶心、呕吐或血便,查体无固定压痛点。可能由于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出血点和霜状多发性溃疡所致[2]。本组病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而紫癜延迟出现或不典型为误诊主要原因。本组病例腹痛表现严重,而腹部体征轻,一般无固定压痛点及肌紧张。只有2例有明显右下腹压痛点诊断为阑尾炎转外科手术。(2)胃肠型过敏性紫癜经一般治疗效果差。本组5例早期腹痛明显,无其他体征,腹部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给予抗感染无效,而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症状很快缓解。(3)典型腹痛出现典型皮疹易诊断,而对于病程中一过性皮疹或不典型皮疹应该仔细观察。本组1例紫癜只局限于阴囊,2例先于耳廓出现少许出血点,1周后才发展至下肢。所以提醒临床医师对于腹痛症状明显而体征轻的患儿应想到本病。(4)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意综合分析判断,不要过分依赖B超诊断而草率下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本组5例腹部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经头孢噻肟钠抗感染无效,询问病史曾经发现有紫癜出现。(5)胃肠型过敏性紫癜预后佳,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例可治愈,笔者临床中应用氢化可的松效果明显。
总之,为了减少胃肠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率,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应该熟悉本病的特点,在诊断胃肠道疾病时,既要考虑胃肠道本身疾病,又要考虑某些全身疾病,如腹型紫癜,尤其表现为腹痛、血便原因不明时应该想到本病,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6-678.
2杨崇美,孙艳,崔屺,等.腹型过敏性紫癜32例临床分析,2005,25(11):103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