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儿童食欲不振32例
发表时间:2010-03-15 浏览次数:529次
作者:王其瑞 【关键词】 儿童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在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我们临床联合应用吗丁啉混悬液、硫酸锌片及儿康宁糖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7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8个月;主要表现:厌食,早饱,对任何食物都不感兴趣,偶有恶心及呕吐,上腹隐痛,腹胀,肠鸣音减弱。除此之外,患儿精神状态好,肝功能、B超、X线检查正常,部分胃镜检查均排除器质性疾病;血清微量元素检查(应用QL 800微量元素分析仪)26例,其中血锌低于正常12例。对于喜欢吃零食而形成不良饮食习惯的患儿不列入本资料。
1.2 方法 给予吗丁啉混悬液(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0.3mg/kg,tid,餐前30min服用,同时给予儿康宁糖浆(四川太极集团生产)10ml,tid,疗程15天。对于锌缺乏的患儿给予硫酸锌片2~3mg/(kg?d),疗程15天。
2 结果
治疗5天食欲增强的有8例,治疗10天有21例患儿家长反映患儿食欲明显增强,饮食渐规律;疗程15天结束,有30例患儿饮食接近正常,每日3餐,且有主动索要食物的情况;2例患儿临床表现改善不明显,仅腹胀减少。
3 讨论
食欲不振是指小儿对食物无进食欲望或欲望很低,未进食即感腹胀的一种状态。该病在儿科门诊较为常见,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更为多见。对于多吃零食而吃饭不多或不吃饭的不能称为食欲不振。此类患儿还应和畏食、拒食相区别,后者是因为疾病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患儿有进食欲望而不敢进食或进食时感到不舒服或痛苦[1]。对于神经性厌食其本质是拒食,临床并不多见。食欲的形成是以完善的神经系统功能为前提的,各种因素引起大脑皮层和下丘脑发生抑制,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的兴奋性失去平衡,饱食中枢兴奋性增高或相对增高,则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肌张力低下,从而发生食欲不振。食欲不振多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经辅助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疾病。胃肠动力学检查可有50%~60%患儿存在胃近端和远端收缩和舒张障碍[2]。血微量元素缺乏可以使患儿味蕾敏感性降低,食欲减低,尤其是锌缺乏,影响味蕾细胞更新和唾液磷酸酶的活性,使舌黏膜增生角化不全,以致味觉敏感度下降,发生食欲不振、厌食等[3]。中医则认为厌食主要是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吗丁啉(多潘立酮)为选择性、周围性多巴胺D受体拮抗剂,使胃肠道上部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收缩,增强食管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LES)张力。使用后促进胃的排空,增进食欲,该药不透过血脑屏障,无神经系统副作用。儿康宁糖浆主要成分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麦冬、制何首乌、大枣、焦山楂、炒麦芽、桑枝,含有16种氨基酸,4种维生素,8种微量元素,具有益气健脾、和中开胃之功效;还可以补充多种微量元素,临床应用可明显改善患儿食欲,未见任何副作用。对于血清锌缺乏的患儿,给予硫酸锌2~3mg/(kg?d),疗程15天,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我们临床综合应用上述3种药物,促进胃动力、改善患儿食欲、益气健脾、和中开胃,对小儿食欲不振疗效显著,且临床未见明显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书珍,张秋业.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6-198.
2 许春娣.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及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7):402-403.
3 王慕逖.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
作者单位: 450100 河南荥阳,荥阳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