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儿科学》肾系疾病教学体会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635次
作者:袁斌
【摘要】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中医儿科学》肾系疾病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探讨,一方面讲求内容全面而重点突出,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另一方面,应方法灵活而多样,严谨而不刻板,使同学易于接受。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肾系疾病 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1.1 病名讲授分虚实
水肿表现为水液停聚而不得出路,小儿尿频相当于现代医学尿路感染,尽管其病因病机多样,但总体表现为实;遗尿、五迟五软,则总体表现为虚。对肾系疾病有总体的认识和分类,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则容易记住中医肾系疾病的总体分类。
1.2 病因病机分内外
肾系疾病的病因病机总体上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使学生便于记忆,然后再分别论述。如内因总属肾脏阴阳亏虚和先天不足,抑或五脏功能失调;外因以风湿热多见。肾之阳气不足,不能蒸化水液,或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通而致水肿;先天禀赋不足,肾元不能长骨生髓而致五迟五软;肾气虚不能固摄小便而致遗尿;外邪侵袭,肺脾肾功能失调,亦致水肿;湿热之邪下注,而致热淋。如此讲解学生对内外邪所致肾系疾病的病因就有一个总体认识。当然各个疾病均有内外因,但又有孰轻孰重,不可拘泥。如水肿病因分内外,阳水以外邪为主,如风邪、湿毒为害;阴水以内因为主,肺脾肾三脏亏虚,水湿不化。热淋以外邪为主,湿热下趋而见尿频;遗尿、五迟五软则以先天不足为主。
1.3 总体不离肾脏虚
小儿肾常虚,肾系疾病的讲授亦须关注此点。无论是肺脾肾三脏亏虚,还是肾脏亏虚,亦或先天不足,均可致肾系疾病。大部分肾系疾病为虚证,如水肿之阴水多因肺脾肾不足,而阳水后期亦可见脾肾不足之象;遗尿、五迟五软则多由先天不足而致。由此使学生认识到肾系疾病中的多数证型,即掌握了肾系疾病的一般辨证规律,当然亦不可拘泥于常规,在临床中要辨识邪实。
1.4 辨识邪实
在肾系疾病的辨证过程中,邪实多集中在阳水及尿频中。如水肿辨证中,风邪、湿毒等的辨识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阴水虽多为虚证,但不排除外感邪实的可能性,此时驱邪对于水肿的消除尤为重要。总之,辨证时要求学生切不可拘泥常规。
2 教学方法
肾系疾病教学时,笔者试用了多种方法,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并加深印象。
2.1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使用在病名的讲授中,从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来引出各个疾病,帮助学生由已知内容自主得出未知内容,或将其思路一步步引导到肾系疾病中来,使其印象深刻。如已知肾有主水、司开合、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那么主水功能失常,肾中阳气不能蒸化水液,或肾之开合失司,水道不通,水液停聚而为水肿;如肾之开合功能失司,肾气不得固摄,则小便下行而不得控制,即为尿频或遗尿。
2.2 中西医结合教学
无论是在病名的中西相对,还是病因的相互对比,抑或是治疗的取长补短方面,中西医结合教学都体现了临床的需要,使学生的知识更能接近临床。如水肿病,阳水相当于西医急性肾小球肾炎,而阴水相当于西医肾病综合征;治疗方面除讲授驱邪、补虚、利水,还结合西医讲授抗感染、应用激素等正规疗法。只要是西医常规而有效的疗法,均应向学生介绍,而西医疗效欠佳的则重点讲授中医的辨证治疗。
2.3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好处不仅在于其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更重要的是其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的信息更多,内容更丰富,印象也更深刻。课件中可以加入丰富的图片信息,如水肿病,通过图片,学生对阴水、阳水病人的表现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有更真切的看法,对于没有走上临床的医学生来说,病人照片产生的印象比文字更深刻。从某种程度上讲,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学生临床实践难的问题,使其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对疾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4 病案分析法
通过病案的介绍,可以使某一疾病的多个知识点围绕该病例系统起来,既是对疾病的总复习,又能培养学生面对疾病时的思维能力,具有一举两得的功效。自古中医医案对中医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现代医学亦愈加重视病例报告的作用。例如水肿的教学,我们借助病例,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作简明扼要的高度概括,把水肿病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结合起来,一线贯通,避免重复,节省时间,提高讲课的时效性,使学生对小儿水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看到病例后,自动找寻有关水肿表现的症状,找到一个记住一个,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