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3-11 浏览次数:508次
作者:陈彩萍,王文光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名儿童多动症,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或行为冲动、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为特征[1]。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就诊的67例ADHD患儿的脑电图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男60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8.57∶1。发病年龄为3~12岁,中位年龄8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活动多,情绪不稳定,任性、冲动及学习成绩差。诊断依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1995年发表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有关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所有患儿均采用心理行为和药物治疗。药物首选派甲酯,同时运用包括教育干预、行为矫正和家庭咨询等其他治疗方法。
1.2 检查方法 使用丹麦产丹迪PL-EEG270无纸脑电图机,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行单、双极导联描记,患儿在清醒、安静、坐位下进行描记,对大多数患儿进行了睁闭眼、过度换气试验,描记时间为20~40min。由同一人根据《临床脑电图学》诊断标准做出诊断[2]。
2 结果
本组脑电图正常36例(53.7%),异常31例(46.3%)。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双侧大致对称的慢波增多,调幅不佳、不规则、基线不稳,β波的频度及波幅均较低,而α波的频度增高,伴有少量δ波。31例异常者中有9例(29.0%)θ波活动增多及波幅增高与过度换气试验有关;有5例(16.1%)图中可见尖波、棘波、尖慢及棘慢波综合。根据治疗效果,脑电图正常组6个月内治疗有效者为33例(91.7%),而脑电图异常组为17例(54.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目前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影响所致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男童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童,本组达8.57∶1。据报道ADHD的脑电图(EEG)异常率差异甚大(12.5%~95.0%),本组异常率为46.3%,低于国内何氏的报道[3],可能与脑电图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不同等有关。
ADHD患儿的脑电图表现缺乏特异性,θ波活动增加较为普遍,个别可能出现尖波或棘波(本组16.1%),应注意与癫痫相鉴别。
本文资料显示脑电图异常的患儿治疗效果比正常者差,提示脑电图对评估ADHD治疗效果有一定指导价值。脑电图是记录脑细胞生物电活动轨迹的客观指标,ADHD的脑电图异常提示该患儿的脑细胞功能障碍,同时提醒家长对有这类行为表现的儿童应及时检查治疗,而不是轻易扣上“调皮”的帽子。
【参考文献】
1 Guevara JP, Stein MT. Evidence based manage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BMJ,2001,323:1232-1235.
2 黄远桂,吴声伶.临床脑电图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41-153.
3 何展文,张玉兰,罗向阳,等.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电图特点与临床分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1):33.
作者单位: 315040 浙江宁波,鄞州人民医院脑电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