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635次
作者:陈伟斌 陈燕萍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437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开胃汤与小儿厌食症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0例厌食症患儿中药开胃汤治疗,并设西药治疗32例为对照组口服吗叮林,观察胃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论]开胃汤治疗厌食患儿,其临床症状及胃动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
【关键词】 开胃汤;厌食症;胃动力;小儿
Clinical Study on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Kaiweitang on Children Anorexia
Chen Weibin,Cheng Yanping
Affiliated Yueyang Hospital,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200437)
Abstract: [Aims]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orexia with Chinese medicine Kaiweitang.[Methods] 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The other 32 patients were in control group with Domperidone.Indexes of motility and clinical symptoms were examined in two groups.[Results] Index of motility and clinical symptoms had statistic significance in treatment group.[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is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ing children anorexia.
Key words:Kaiweitang;anorexia;motility;children 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此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健康状况及智力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引起广大儿科医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我院儿科在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用开胃汤治疗厌食病人30例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标准。根据《中医儿科学》六版教材厌食症诊断标准:(1)患儿均有食欲不振或厌食;(2)食量显著少于同年龄正常儿童;(3)食后腹胀;(4)面色无华,盗汗;(5)舌质淡红,大便不调,形体偏瘦;(6)体重低于正常标准,病程持续在一月以上;(7)排除其他疾病,如慢性腹泻,肝炎,结核病,慢性肾炎。符合上述入选标准共计62例患儿,男32例,女30例,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即开胃汤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6.53±0.78)岁,病程38±13.24月。对照组即吗叮林组32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6.18±0.45)岁,病程36±11.21月,两组患儿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开胃汤组以每天口服开胃汤,药物组成炒白术10g,苍术10g,茯苓10g,莪术10g,生鸡内金10g,枳实6g,生谷芽10g,陈皮6g,薏苡仁10g,中药使用免煎剂,每日服1帖药,3周为1疗程。(2)吗叮林组以每天服用西安扬森制药厂生产的吗叮林糖浆,以0.3ml/kg/次,每日3次,每餐饭前20min服用,3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中医病症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厌食症”疗效评定标准,观察食欲,食量、体重、皮下脂肪变化。
1.3.2 胃动力学指标 所有患儿治疗前后均做单切面实时胃超声显像法进行胃排空测定,用阿洛卡SSD1500B超仪,探头频率:5MHz。(1)统一胃窦切面图(剑突下纵行切面扫查见椭圆形胃窦,以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胃标志定位)。(2)检查前禁食、禁饮12h,作空腹B超扫描,纵断显示胃窦前后径AP,左右LL径及面积(A),然后饮无气饮料100~300ml,(2~3岁100ml,4~6岁200ml,6岁以上300ml)于饮后0min、15min、30min、60min,以坐姿复查各径线即测AP,LL,并连续记录5分钟内胃窦收缩频数,测量4次胃窦最大收缩时的胃窦面积。(3)计算方法:以单切面AP+1/2LL之和代替多切面胃窦容积D,D=AP+1/2LL,用于胃排空状况,分别计算各时间的D者,以D空腹,D饭后,D15min,D30min,D60min表示。,分别计算各时段D值,其中空腹值Df代表,饮液体后最大值以Do表示,DfDo为胃窦容积增加峰值,故DfDo减少一般所需时间为胃半排空时间,同时测定胃窦收缩的频数。
1.4 疗效判断 服药3周后再观察2周,以体重和食欲进步为主要指标,分为显效:食欲明显增加,≥50g/d,体重增加0.25kg;有效:食欲好转,增加≥25g/d,体重增加0.15kg;好转:进食量增加,但<25g;无效:体重和食欲不增或反而减低。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配对设计的均数比较t检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9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9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8%。
2.2 两组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及胃窦收缩频率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及胃窦收缩频率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中药开胃汤治疗厌食患儿可增加胃窦收缩频率,其中胃半排空时间有明显缩短,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胃动力学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小儿厌食古人又称“不思食”、“恶食”,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症,现代医学称之为“厌食”。厌食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盖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调和,则口能知五谷饮食之味,正如《灵枢·脉度》所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脾胃不和,纳化失职,则成厌食。正如李杲《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所说“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易患脾胃病证,小儿脾胃病证往往表现出既有脾气不足,又有运化功能失常,脾的主要功能为主运化,若单纯补益,易于碍滞气机,峻用消剂,又会损脾伤正,故治疗小儿厌食时以运脾为要。 我们运用多味中药合成命名为“开胃汤”(炒白术,苍术,茯苓,枳实,生鸡金,莪术等多味药)其中白术健脾和中化湿,现代药理认为其含挥发性苍术油和苍术酮,有促进肠胃分泌作用。苍术气芳香而温燥,具有醒脾助运,开郁宽中,疏泄水湿之功。生鸡内金具有消食积之效,本品含胃激素,蛋白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运动,加速胃排空。莪术成分中含莪术酮、莪术双酮,挥发油能直接兴奋胃肠道的运动。枳实消食化痰,散结消痞,有文献证明在动物实验中具有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使胃肠运动收缩增强而有力。[3]诸药合用以运脾开胃增食之效,此方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 一直以来中医药对小儿厌食症疗效判定缺乏客观依据,仅仅局限于症状改善与否。近年来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理复杂[4],涉及到胃酸分泌、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心理因素、内脏敏感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其中胃肠动力障碍和胃肠激素异常在发病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有资料表明胃动力学的检测已经成为胃肠疾病主要诊断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手段[5],其方法包括胃内压的测定,X线钡餐法、同位素法胃排空测定,前两者可靠性较差,后者虽准确,但设备价格昂贵。自1986年Marzio等首创了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检测多项胃动力学指标,此方法与同位素法比较无明显差异。 本试验主要以口服中药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通过观察中医病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及胃窦收缩频率比较,旨在进一步明确疗效,并使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有一定的客观评判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丽娃.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近况[J].北京中医,1997,16(5):41.
[2] 王建华.脾气虚证本质研究的途径及其方向[J].中医杂志,1998,39(1):50.
[3] 许春娣.儿童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学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1996,14(4):239.
[4] 潘国宇.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935.
[5] 周吕主编.胃肠生理学基础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