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2006~2009年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0-01-21  浏览次数:436次

作者:潘秀铭,陈瑶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厦门 361003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2006~2009年各类麻醉药品的用量、用药人次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吗啡用量呈增长趋势,用药人次比例从3.2%上升到7.5%;哌替啶用量呈减少趋势,用药人次比例从8.5%下降至2.9%。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DDDs一直位居前列。芬太尼、哌替啶用药人数逐年下降,舒芬太尼用药人数逐年上升。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用药基本合理。

【关键词】  麻醉药品;用药;频度

        Analysis of Narcotics Use in Our Hospital in the Period of 2006~2009PAN Xiuming, CHEN Yao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Xiamen, Fujian Xiamen  36100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ositions and potential trends of the narcotics uses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information in the pharmacy computer system of our hospital, the narcotics used and the numbers of prescriptions in 2006~2009 were analyzed. Results: Morphine accounted for a relatively major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narcotics used, rising from 3.2% to 7.5%; and pethidines became less in its usage, decreased from 8.5% to 2.9%. The dosages of fentanyal and sufentanil stayed almost the same. Conclusions: The rationality of narcotics prescriptions in our hospital seems to be appropriate.[Key words] Narcotics; Drug use; Frequency   麻醉药品是临床应用中需特殊管理的一类药品,因有潜在的成瘾性,容易滥用,故国家卫生部及药品监管部门对该类药品的购买、保管、使用等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我院是妇幼专科医院,麻醉药品在癌症止痛方面的应用较少,主要用于术中和术后镇痛。为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本文利用医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5月麻醉药品用量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2006年1月~2009年5月年麻醉药品应用数据及各麻醉药品用药人次数据,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药品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和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参考《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临床常规用量确定DDD值计算出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DDDs=使用数量×规格/DDD,反映该药品在临床的使用频率,值越大,表示使用频率越高),并对此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我院各年麻醉药品用量、DDDs及排序      结果见表1。自2006年来,哌替啶用量逐年减少,吗啡、舒芬太尼用量逐年上升。舒芬太尼的DDDs逐年上升,至2009年5月成为DDDs排序第一位的药品。吗啡DDDs逐年增加,排序由2006年的第4位上升至第3位,而哌替啶则降至末位。表1  2006年~2009年5月我院麻醉药品用量(支)、DDDs及排序(略)

  2.2  我院各年麻醉药品用药人数分布

    结果见表2。芬太尼、哌替啶用药人数逐年下降,舒芬太尼用药人数逐年上升。表2  2006年~2009年5月麻醉药品用药人数分布表(略)

  3  讨论

  3.1  哌替啶用量逐年下降,吗啡用量逐年上升        表2可以看出,虽然手术病人数量越来越多,使用人次上看,吗啡与哌替啶的使用总人数所占比例浮动并不明显。但其二者比较而言,吗啡用量呈增长趋势,人次从2006年的3.2%上升到2009年的7.5%。而哌替啶却呈下降趋势,人次从2006年的8.5%下降到2009年的2.9%,表1中二者年度用量比较也体现出了这一趋势。这与我院临床医师遵循WHO提出“三阶梯止痛方案”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哌替啶代谢产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的去甲基哌替啶,可能产生蓄积而引起患者神经中毒症状,此外,哌替啶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还可引起局部发炎和组织硬结,反复注射还可能引起肌肉组织重度纤维化[1]。因此,目前在我院只用于一些小型的外科手术,所以哌替啶的用量越来越少。吗啡用量越来越多,手术病人量增多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与哌替啶相比,吗啡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吗啡的镇痛作用是哌替啶的8~10倍,作用时间也更长,可有效地缓解或减轻各种剧痛,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歇性锐痛及内脏绞痛的效果更强。目前,我院吗啡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各类手术的术后镇痛,也会和其他麻醉药品联合用于手术中麻醉。

  3.2  新型麻醉药品各年度均居前列        芬太尼较吗啡是一种新兴的镇痛药,其镇痛作用是吗啡的80倍。芬太尼主要用于手术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副作用小,并可防止或减轻手术后的谵妄,其在手术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因此,从表1、表2可以看出芬太尼的频次在2006~2009年5月都排在前列,使用人次比例也居高位,在2006年达到了65.9%的高比例。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芬太尼使用人数比例逐年下降,2007年下降得尤为明显(19%)。使用人数比例从2006年的65.9%下降至2009年的40.3%。从表1可以看出,芬太尼的频次排序在2008年开始降至第2位。这可能与我院新近引入的舒芬太尼有关。从表2可以看出,在芬太尼下降的同时,舒芬太尼却急速上升,在2007年就较2006年上升了19.6%。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与芬太尼相比,它对μ1型受体具有更高的选择性,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类中最强的,约为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持续时间约为芬太尼的2倍,舒芬太尼的亲脂性为芬太尼的2倍[2],更易通过血脑屏障。其次,舒芬太尼的时量相关半衰期与芬太尼相比下降了7倍,因此也减少了蓄积的危险性[3],安全阈较宽,病人意识恢复时间较短。此外,虽然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都有着一定的呼吸抑制,但是舒芬太尼的呼吸抑制时间比镇痛时间短,而芬太尼呼吸抑制时间却比镇痛作用长。显然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更适用于术中和术后镇痛,临床效果良好,所以用量持续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舒芬太尼在2008年开始超过芬太尼,跃至第一位。        从上述的分析表明,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要继续严格管理,不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不断提高认识,宣传“三阶梯”镇痛方案,正确合理使用麻醉药品,从而达到减少病人痛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亚丽, 杨 军.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5, 11(4): 242.

  [2]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 2005年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05.

  [3]丛露, 王珊娟, 杭燕南.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 实用疼痛杂志, 2007, 3(5): 37938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