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向阳区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618次
作者:孙健,戚云峰,石伟,宋延明,卢鹏,郭媛媛,刘晶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2004级本科学生,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摘要】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向阳区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情况,为该区的学龄前儿童龋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随机抽样检查向阳区的幼儿园内儿童共计97例。其中,男童47(48.45%)例,女童50(51.55%)例。结果:调查对象总体患龋率为64.95%,龋均为3.95,修复率为7.47%。患病模式呈现患龋率和严重程度无性别差异(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磨牙中的下颌第二磨牙(46.91%)有较高患病率,乳切牙中的上颌中切牙(22.16%)有较高患病率。乳磨牙中下颌牙齿患病率较高,乳切牙中上颌牙齿患病率较高。大部分的患者(66.15%)同时发生磨牙和切牙龋损。结论:在研究的样本中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病变严重程度均较高。应定期进行学龄前儿童口腔检查,对发现的龋损尽早治疗。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龋齿 患病率 严重程度 龋齿是人类的常见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1]。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世界重点防治疾病。龋病对学龄前儿童的危害很大,严重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国内外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学龄前儿童患病情况。为了了解佳木斯市向阳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我们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课外科研小组的同学于2007年11月对该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抽样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佳木斯市向阳区三所幼儿园的4~6岁汉族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童47(48.45%)例,女童50(51.55%)例,共计97例,每个年龄组约32人,平均年龄5岁。 1.2 方法 随机抽取受检者,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参照WHO标准《龋齿的诊断标准及记录符号》[2],采取四象限及代表数字记录,另外记录龋损牙面部位。实施检查者均为本小组的成员,进行检查之前由专业口腔老师指导,统一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并到儿科病房实习。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凡龋齿、龋失(应注意排除生理性替换)、龋补均作为龋齿统计。样本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样本总体患病情况
共检查97例学龄前儿童,患龋病65例,患龋率为67.01%,检出龋齿数为348颗,患者龋均为5.35颗/例,总体龋均为3.59颗/例。样本中仅15.46%的受检者能定期口腔检查。检查出有26颗经过修复性治疗,修复率为7.47%,其中乳磨牙(19颗,73.08%)占多数。
2.2 性别与学龄前儿童患龋率的关系 在97例受检者中,男童47例,患龋病29例,患龋率为61.70%,女童50例,患龋病36例,患龋率为72.00%,其中男童略低于女童,但不存在显著差异(χ2=1.162,P>0.05)。
2.3 年龄与学龄前儿童患龋率的关系
将受检者分成3个年龄组,本次调查显示,受检者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存在显著差异(χ2=6.175,P<0.05)。详见表1。表1 97例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龋齿患病情况(略) 2.4 学龄前儿童牙齿具体患病率
总体比较来看,左右对称的同位牙患龋率差异均不明显(P>0.05),下颌第二乳磨牙患龋率(46.91%)最高,其次为下颌第一乳磨牙(35.05%)和上颌第一乳磨牙(30.41%);在乳磨牙中,下颌乳磨牙患龋率(40.98%)普遍高于上颌乳磨牙患龋率(27.06%),且存在显著差异(χ2=16.74,P<0.01)。第二乳磨牙患龋率(38.66%)比第一乳磨牙患龋率(29.38%)高,且存在显著差异(χ2=7.44,P<0.01);在乳切牙中,上颌乳切牙患龋率(17.78%)高于下颌乳切牙患龋率(2.07%),且存在显著差异(χ2=53.65,P<0.01)。上颌乳中切牙患龋率(22.16%)高于上颌乳侧切牙患龋率(13.40%),且存在明显差异(χ2=5.09,P<0.05);上颌牙齿中,乳切牙与乳磨牙患龋率均较高。下颌牙齿中,乳磨牙患龋率较高。见表2。表2 97名学龄前儿童牙齿具体患龋率(略)
2.5 学龄前儿童龋损发生部位的构成比
调查结果显示,受检者的咬合面发生龋损最常见,其次为邻面,与以往的文献报道相似。另外,乳磨牙和乳切牙同时发生龋损的人数占总患病人数的66.15%,而只有乳磨牙发生龋损(21.54%)和只有乳切牙发生龋损(12.31%)较少。见表3。表3 97例学龄前儿童龋损发生部位的构成比(略) 3 讨论
龋病的四联因素理论阐述[1],是在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作为消化道传染病,龋病若发生在儿童则可影响牙齿正常结构和咀嚼功能,还可引起患者疼痛、营养不良、发音障碍、睡眠障碍、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分泌紊乱(主要是生长激素)等,严重可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2],还可并发其他系统感染。有文献报道称,由于疼痛、激素、睡眠和营养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儿童发育迟滞[3]。而有的家长认为乳牙早晚要替换掉所以不用预防和治疗龋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本次调查的样本患龋率为67.01%,龋均为3.59,低于1998年文献报道该地区的结果(78.47%,5.29)[4]。分析原因主要是近年来该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龋齿的认识有所了解,较高的龋损修补率(7.47%)表明对龋齿的治疗意识增强。较高的患龋率表明龋齿的预防效果并不显著,而只有15.40%的受检者定期接受专业的口腔检查更说明这一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结果更侧重于学龄前儿童龋齿患龋率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本调查也得出相同结论。分析原因可能是学龄前儿童的饮食与口腔卫生习惯都还没完全养成,主要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影响[5],因而在学龄前儿童提及性别差异导致患龋率差异可能言之过早;结果显示,随年龄的增长,患龋率和龋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这也是该领域研究中公认的事实。主要是因为年龄越大,乳牙受侵蚀的时间相对越长。另外,由于颌骨生长的原因,牙齿排列疏松,食物容易嵌顿,给细菌的繁殖和产酸提供原料和场所。乳磨牙和乳切牙同时患病人数占总人数的66.15%,表明患病情况严重。乳磨牙中,下颌第二乳磨牙患龋率最高,应该密切注意儿童第二乳磨牙的龋损情况。早期涂氟化物和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龋病的发生;乳切牙中,上颌牙患龋率较高可能是因为经常直接暴露在摄入的食物中;而调查结果表明,下颌磨牙和上颌切牙患龋率分别高于上颌磨牙和下颌切牙。上颌磨牙患龋率低,原因可能为上颌磨牙更接近腮腺导管开口,唾液可以更有效的溶解和冲洗牙缝里的食物碎屑,稀释酸性物质和有害物质的浓度。唾液中的溶菌酶、IgA等有杀菌抑菌作用。唾液中的Ca2+、Cl-等离子部分渗入牙齿,使牙齿更坚固[6]。下颌切牙患龋率低的原因可能是唾液(主要是舌下腺分泌)稀释了酸性环境的作用以及舌的清洁作用,使牙齿无法充分接触食物或致龋因素[7]。调查显示,乳磨牙咬合面发病率较高,乳切牙邻面患龋率较高。应注意重点预防乳磨牙咬合面和乳切牙邻面的龋损。
综上所述,预防龋病越早越好,应以宣传教育为主,促使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如:少吃糖果,少喝碳酸饮料,晨起和睡前要以正确的方法刷牙,进食后要漱口,多食用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定期口腔检查是发现病变的有效手段。总之对学龄前儿童龋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证牙齿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志愿.口腔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51
[2]Wyne AH.Early childhood caries:a challenge to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J].Emirates Med,1997,15:511
[3]Acs G,Lodolini G,Kaminsky S,et al.Effect of nursing caries on body weight in a body weight in a pediatric population[J].Ped Dent,1992,14:302305
[4]颜玮蓉.佳木斯地区232名儿童口腔卫生与龋病的关系调查报告[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8,6(2):112
[5]Segovia-Villanueva A, Estrella-Rodriguez R, Medina-Solis CE,et al.Dental caries experience and factors among preschoolers in southeastern Mexico:a brief communication[J].Public Health Dent, 2006,66:8891
[6]泰.生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3
[7]Wyne AH. Early childhood caries: a review[J]. Indian Dent Res,1996,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