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研究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1-11-02  浏览次数:371次

  作者:杨星梅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

  【关键词】 高血压,左室肥厚,心电图,P波离散度

  高血压最常受损伤的器官是心脏,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它与心功能下降、恶性心率失常的发生有关。本文探讨了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09年2月门诊及住院病例中符合WHO/ISH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男57例,女41例,病程3~32年,年龄39~80岁,平均(60.5±8.17)岁。全部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入选者均为窦性心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分组:(1)非左室肥厚组75例,男45例,女30例, 年龄39~78岁,平均(55±8.7)岁;(2)左室肥厚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44~80岁,平均(62.5±11.5)岁。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27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29~73岁,平均(50.11±1.4)岁,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1.2 研究方法 (1)P波离散度的测量,所有选入患者均做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纸速50mm/s,增益振幅10mm/mV,每一导联至少记录3个心动周期,P波离散度的测量由专人进行人工测量,P波起点、终点分别为P波起始、终末部与等电位线交点,12导联P波最大时间(Pmax)与P波最小时间(Pmin)的差值即P波离散度(Pdisp)。(2)超声心动图测量:采用美国飞利谱55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MHz,患者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受试者室间隔(IVS)和左室后壁(PW),并结合左室短轴,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左室肥厚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正常组与高血压各组间P波离散度的比较注:左室肥厚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非肥厚组比较,P<0.05

  2.1 正常组与高血压各组P波离散度的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包括非肥厚组)P波离散度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高血压非肥厚组与肥厚组比较 与左室非肥厚组比较,左室肥厚组的P波离散度较非肥厚组有增大趋势。

  3 讨论

  高血压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患者由于多种神经体液因子激活,心肌间质细胞增生,心肌细胞肥大,胶原代谢增强,导致心肌肥厚,纤维化,心肌僵硬度增加逐渐出现心肌松弛性和心室顺应性下降,造成左室舒张末压升高。近年研究表明收缩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已有明显减低[1],继而引起左房压的升高,左房增大,继而出现P波离散度的改变。P波离散度的增加作为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在临床上已引起高度重视,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构型及功能变化可能是高血压病心肌损害的早期征象,随着年龄的增大,病情的加重,左房构型及功能变化更加明显,左房的扩大可以导致左房的心电重构,心电激动的传导紊乱易引起房颤的发生[2]。本文通过测定P波离散度可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本文应用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和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之间P波离散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高血压肥厚组与非肥厚组P波离散度有增加趋势,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房扑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夏稻子,张宇虹,等.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评价. 高血压杂志,2005,13(4):221-225.

  2 李娟,李曙平,谭昌金,等.6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分析.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5):476-478.

  3 邹祎,王晋明,肖秀金,等.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参数探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16(3):178-180.

  4 宋凯利,葛元欣,王晶波.临界性高血压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6):591-59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