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两种静脉营养的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09-09-10 浏览次数:575次
作者:周卫萍 孙丽 作者单位:710065陕西西安高新医院新生儿科1 724200陕西勉县医院儿科2
【摘要】 目的:评价两种静脉营养方案对早产儿的治疗效果,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定为强化组,观察组41例,定为对照组。除静脉营养方案不同外,其他治疗均相同。治疗组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应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3种营养液。氨基酸及脂肪乳第1天用量均为1.0g/kg;观察组生后24小时内应用葡萄糖,氨基酸生后第3天开始应用,开始剂量0.5g/(kg·日),每天增加0.5~2.5g/(kg·日),脂肪乳生后第4天开始应用,开始剂量0.5g/(kg·日),每天增加0.5g/kg至2.5g/(kg·日)。结果:强化组在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化组体重增加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静脉炎、氮质血症及胆汁瘀积的发生,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较大剂量静脉营养可以改善早产儿氮质平衡,体重增长速度快,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强化静脉营养 早产儿
资料与方法
新生儿科符合标准的早产儿[1]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45例使用强化静脉营养方案,作为强化组;41例使用常规静脉营养方案,作为对照组,除静脉营养方案不同外,其他治疗均相同。
病例选择标准:①体重≤2000g,孕周<37周,临床一般情况稳定的早产儿。②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外科病例。③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在出生体重、胎龄、性别经t检验无差异性(P>0.05)。
药品:6%小儿专用氨基酸,20%脂肪乳。
静脉营养方案:所有86例患儿均在入院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首先输入葡萄糖,开始总液体量60~80ml/(kg·日),以后增加10~20ml/(kg·日)至120~150ml/(kg·日),葡萄糖浓度不超过12.5%,生后第3天开始补充钾、维生素及适量微量元素。均尽早给予经口或鼻伺管微量肠道喂养,随奶量增加渐减至停用静脉营养。强化组生后24小时内开始加入氨基酸及脂肪乳,第1天用量均为1.0g/kg,每天增加0.5g/(kg·日)至2.5g/(kg·日);对照组氨基酸生后第3天开始应用,开始剂量0.5g/(kg·日),每天增加0.5~2.5g/(kg·日),脂肪乳生后第4天开始应用,开始剂量0.5g/(kg·日),每天增加0.5~2.5g/(kg·日)。
实施方法:采用全合-周围静脉输注,无菌条件下,先将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溶液后放入营养袋,然后加入氨基酸,最后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后放入营养袋,边放边轻轻混匀,混合后用微量输液泵24小时均匀经外周静脉输入。
静脉营养停用标准:①患儿能自己吸吮,通过胃肠道摄入营养能满足生理需要;②患儿出现静脉营养禁忌症或死亡。
出院标准:自己吸吮进奶,体重达2000g以上,体温稳定,无并发症。
结 果
两组主要观察指标见表。不同时间内两组间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BUN均无明显差异。
静脉营养时间,强化组45例,死亡4例,存活例41例,存活者静脉营养时间9.5±3.5天(6~13天);对照组41例,死亡7例,存活34例,存活者静脉营养时间15.5±5.5天(10~21天);两组静脉营养时间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强化组有2例分别于生后第4天、第5天因经口喂养量增加而静脉营养液减量。
体重增长比较:强化组存活41例,生后3~7天(平均5天)体重开始增加,住院期间体重每日增长32.0±8.5(24~40)g。对照组存活34例,生后6~10天(平均8天)开始增加体重,住院期间体重每日增长21.8±7.8(14~30)g。两组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1。
住院天数:强化组存活者住院时间19.2±5.5天(14~25天),对照组存活者住院时间25.5±8.5天(17~35天)两组存活者住院时间经t检验,P<0.01,统计学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并发症:两组患儿在静脉营养过程中均无静脉炎、血栓形成、氮质血症、高脂血症及胆汁瘀积的发生。强化组45例中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26.67%,其中呼吸暂停7例,颅内出血5例,高血糖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新生儿肺炎1例;对照组41例中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24.39%,其中呼吸暂停6例,颅内出血4例,高血糖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例,硬肿症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卡方检验,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表3两组主要观察指标比较(略)
讨 论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是近年来新生儿科极为关注的问题。早期营养缺乏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有不良影响,尤其在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缺乏可致长期不可逆神经损害[2]。既往的研究表明胎儿期葡萄糖通过胎盘从母体运送至胎儿,是胎儿能量需要的重要来源。但通过胎盘底物测定及胎儿氧耗量的研究表明,葡萄糖并不是胎儿能量的惟一来源,用于胎儿呼吸的能量底物约50%来源于乳酸和氨基酸。出生后如果单纯依赖静脉输入葡萄糖供能是有限的,另外可引起代谢紊乱[3]。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组虽然从生后第一天起就输入高达1.0g/(kg·日)的氨基酸和脂肪乳剂,但与传统的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的不耐受性的临床表现。两组患儿在输入脂肪乳剂后血甘油三脂浓度轻度升高,但随着输入脂肪乳剂的增加,血甘油三脂浓度未再持续升高,说明早产儿对脂肪乳有较好的耐受能力,两组患儿输入氨基酸和脂肪乳剂后肾功能未见异常。
本研究表明,早期较大剂量静脉营养可以改善早产儿氮质平衡,增加体重增长速度,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通过我们对血生化指标的监测,早产儿可以耐受早期静脉营养,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金汉珍,黄德民,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3.
2 吴圣楣,蔡威,等.新生儿营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2.
3 刘曼,邓元芝.静脉营养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