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消化道异物的原因及预防
发表时间:2009-08-28 浏览次数:605次
作者:魏晓巍 姜林平 金立民 李浩宇 金颖 作者单位:130051长春市人民医院,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36000四平市妇婴医院
【摘要】 目的:对儿科消化道异物的致病原因及预防进行详尽分析,探讨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教,降低其发病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年来胃镜室接诊的1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选用日本奥林巴斯PQ-20型胃镜作为取异物工具。结果:16例中,男9例,女7例,8个月~4岁。通过胃镜,所有患儿病例异物全部取出,无1例并发症。结论:儿科消化道异物与保育人员的疏忽和知识缺乏有关。因此儿科医生应大力宣传保育人员培训的重要性,让所有保育人员了解意外吞入异物所致后果的危险性及急救措施。加强防范和宣教,此类疾病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关键词】 消化道异物 胃镜 保育人员
有关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吞入,以往报道不多,但在小儿消化内科较为常见。若无法自行从肠道排出,延误了夹取时机,将带来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严重者还可腐蚀消化道黏膜,造成穿孔,甚至危及生命。针对其致病原因,详尽分析、探讨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教,降低其发病率,优生优育,是当代儿科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之一。 资料与方法 我院胃镜室1998~2006年接诊1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男9例,女7例,8个月~4岁;吞入异物包括金属物9个,其中卡子2个,钱币6枚,钥匙环2个,金戒指1个,非金属物有纽扣、玻璃球、小塑料玩具各1个。 临床表现:吞入异物后数小时,患儿表现烦躁,继而萎靡、纳差、拒食、呕吐、低热,随着异物滞留时间的延长,上述症状更加明显,有的还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异物腐蚀消化道黏膜造成穿孔,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诊断:根据主诉及病史,诊断上消化道异物并不困难,一般通过X线或B超即能明确诊断。 取出方法:内镜选用日本奥林巴斯的XP-20或PQ-20型胃镜。根据异物的特点分别选用下述器械。钳子类适于卡子、戒指等扁平异物;网篮适用于球型异物。全部采取局部咽喉部麻醉,并肌肉注射镇静剂。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维持患儿体位及观察患儿生命指征,在退镜过程中将患儿头部稍后仰,使咽部与食管成一直线顺利通过该部,并且整个操作在3~5分钟内顺利完成,无1例并发症[2]。 讨论 (1)吞入异物的特点:异物多为造型精美、外观别致、随手可拿到的小饰物,其外表光滑,放入口中很易吞咽。 (2)年龄:吞入异物者以8个月~4岁的患儿居多,因该年龄段婴幼儿,刚刚学会爬行或走路不久,好奇心强,而这个阶段的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活动的稳定性较差,吞咽功能不太健全,没有意识行为的控制能力,更不能判断其行为的危险性和后果。 (3)发生原因:①家长教养知识的缺乏:就诊的上消化道异物患儿,均是由于看护人员粗心大意和缺乏教育小儿知识造成的,这些人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另外也有发生在看护人是到家做客的亲朋好友、邻居、保姆等的情况下,他们对该患儿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缺乏了解。认为只要孩子不哭闹,就无原则迁就溺爱,随意任其含取物品。总之,多是在监护人员疏忽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的动作。②小儿卫生缺乏:小儿由于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教育,养成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加之小儿有进食的愉快体验,即口腔快感,因此往往有将玩具等物品放入口中的不良习惯。③家长缺乏一般的处理常识:部分家长文化层次低,卫生知识和救护知识缺乏,一旦吞入异物后,便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又拍、又吐,擅自处理反而弄巧成拙。 (4)处理:吞入异物后,首先家长要镇静,对年龄较大,吞服异物较小的,有排出可能的小儿,可吃些粗纤维的蔬菜,象芹菜、韭菜等,观察能否协助自行排出,并观察大便,到医院作透视检查或X线、B超等检查,切忌用钡透。若经证实在胃内又不能自行排出者,及时采取胃镜钳取,否则待异物进入十二指肠球部以下将增加取出难度,并增加胃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危险,甚至需外科手术[ 3]。 (5)加强健康教育:对8个月~4岁患儿的健康教育,此年龄期婴幼儿特点是开始独立行走,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渐增多,模仿力强,好奇心强。根据此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内容,对其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对他们喜欢的各种玩具,教他们正确的玩法,并耐心教育勿将玩具放入嘴里,讲明玩具上有细菌,带入口中会致病、长虫子、肚子痛、要开刀等,使他们渐渐明白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性。 (6)建议和思考:婴幼儿上消化道异物都与监护人员的疏忽和知识缺乏有关,均有可预防性。因此,诊断异物吞入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当前人们对上消化道异物的认识还很不够,保育员对该问题的危险性还缺乏了解,特别是许多家庭雇佣外地偏远山区文化水平较低,甚至尚不识字的未成年小保姆看护婴幼儿,造成隐患。因此儿科医生应大力宣传对保育人员培训给予重要性,提醒家长和社会对该问题的重视,让所有监护人员了解意外吞入异物所致后果及危险性,以及发生类似情况的急救措施。
【参考文献】1 王继山,陈俭红.实用小儿胃肠病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75,2(10):28~33.
2 朱建新,钟尚志,主编.消化内镜手册,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564 陈爱珍.内镜下体腔内异物取出30例分析.消化内镜,1997,6:153.
3 陈小兰.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病因探讨及其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6,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