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22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08 浏览次数:743次
据报道哮喘病的发病率近几年有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采用长期的阶梯式治疗方案,首选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等药物。由于它们副作用大,价格昂贵,患儿难以接受而中断治疗,致哮喘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笔者根据多年的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予以相应的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与病房,共计122例,男82例,女40例;年龄6个月~15岁;病程2~28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1例。两组病例在病程、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相关标准。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发作期:予射干注射液(陕西金方药业公司)每次5ml雾化吸入,每天1次。拔火罐、背部走罐与闪火法相结合,选夹脊、肺俞、脾俞穴。中药穴位外敷,药物由麻黄、细辛、白芥子、杏仁、矮地茶等组成,选肺俞、膈俞、神阙穴。热哮者予止喘1号汤:杏仁、生大黄、石膏、瓜蒌、青黛、紫草等组成。寒哮者予止喘2号汤:杏仁、麻黄、地龙、苏子、前胡、莱菔子等组成。(2)缓解期:予中药香熏法。佩戴止哮袋(由黄芪、苍术、细辛、地龙、蝉蜕等组成)于膻中穴处。冬病夏治:三伏天用中药止哮膏(由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生麻黄、杏仁、冰片等组成)穴位外敷,取大椎、风门、肺俞、膈俞、膏肓为主穴,配天突、膻中穴,每次取4~6个穴,每伏第1天外敷,连用3天。冬病冬治:于冬至后开始服用冬苓膏(由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半夏、薏苡仁、浙贝母、川贝母、葶苈子、砂仁、六神曲,炒谷芽、熟地等组成)每天1汤勺,共服1个月。对照组:(1)发作期:采用激素类药物雾化吸入或静脉注射,及β2受体激动剂口服或静脉注射。(2)缓解期:小剂量激素类药物维持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2 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控制15例,显效20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89%;对照组临床控制7例,显效15例,好转1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6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体会
儿童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目前国内外治疗首选激素疗法,由于激素的副作用,患儿及其家长不易接受,往往中断治疗,导致哮喘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本病属中医“哮喘”范畴。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久伏,复感外邪,外邪引动伏痰而发,反复不已。发作期用射干注射液雾化吸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炎症部位,化痰平喘,通畅气机,达到止咳平喘的作用。拔罐法则借助热力与负压产生局部充血,使毛细血管扩张,鼓舞人体一身之阳气,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畅通气道的作用,有利于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背部穴位外敷,可温肾壮督,强壮真元,调整阴阳,通畅气机,以达宣肺平喘之功。止喘1号方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止喘2号方散寒祛痰降气平喘。几法合用达到抗炎化痰、止咳平喘之效用。
缓解期用中药香熏法:自制防哮袋佩戴于胸前膻中穴,可滋阴养肺、补脾壮肾。三伏天是阳气最盛阶段,也是哮喘缓解之季,外敷止喘膏,可使药物直达肺部,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冬季以冬苓膏口服,益肺补肾、培土生金,调其脏腑功能,祛其生痰之因,以求根治。全方经2年的临床观察,证明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任何副作用,本综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