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4-03 浏览次数:697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肺功能下降。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14,1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独特的抗感染、免疫调节作用,已成为防治COPD慢性气道炎症的研究热点[1]。笔者探讨了罗红霉素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C0PD患者200例,其中男139例,女61例;年龄57~82(61.37±3.69)岁,病程13~26(15.58±8.26)a。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以及有大环内酯类过敏史、有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近期有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病史者。将2O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男75例,女25例;年龄57~81(60.25±3.48)岁;病程13~27(16.12±7.56)a。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58~82(61.89±3.56)岁;病程13~26(15.12±7.26)a。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1.1 支气管舒张药 包括短期按需应用以暂时缓解症状,及长期规则应用以减轻症状。①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有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100~200ug(1~2喷),定量吸人,疗效持续4~5h,每24h不超过12喷。特布他林气雾剂亦有同样作用,可缓解症状,尚有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每日仅需吸人2次。②抗胆碱能药:主要品种为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定量吸人,起效较沙丁胺醇慢,持续6~8h,每次40~80ug,3~4次/d。长效抗胆碱药有噻托溴铵选择性作用于M1、M3受体,每次吸人18ug,每天1次。③茶碱类:茶碱缓释或控释片,每次0.2g,每12h 1次;氨茶碱每次0.1g,3次/d。
1.2.1.2 祛痰药 对痰不易咳出者可应用。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30mg/次,每日3次;N-乙酞半胱氨酸,0.2g/次,每日3次;或羧甲司坦0.5g/次,每日3次;稀化黏素0.5g/次,每日3次。
1.2.1.3 糖皮质激素 对重度、极重度患者(Ⅲ级和Ⅳ级)及反复加重的患者,长期吸人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可增加运动耐量、减少急性加重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有些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我院常用剂型有沙美特罗加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加布地奈德。
1.2.1.4 长期家庭氧疗(LTOT) LT0T对COP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对血流动力学、运动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均会产生有益的影响。LTOT指征:①P(O2)≤55mmHg(1mmHg=0.133kPa)或Sa(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②P(O2)55~60mmHg,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0~2.0L/min,吸氧时间10~15h/d。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P(O2)≥60mmHg和/或使sa(o2)升至9O%。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红霉素胶囊(江苏长江制药厂生产,批号:H19991023)15O mg,1次/d。2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测定治疗前后1s用力呼吸容积(FEV1)、P(O2)及P(CO2)。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肺部痰鸣音、哮鸣音消失,无气喘,无明显呼吸困难,咳嗽减轻;有效:疗程结束后肺部痰鸣音、哮鸣音减少,气喘、咳嗽减轻;无效:治疗结束后上述症状体征无变化[3]。以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O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治疗后,2组FEVl及P(02)、P(CO2)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见表2。
3 讨论
3.1 C0PD临床诊断要点 COPD是较常见的肺部疾病,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并呈进行性发展,症状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甚至呼吸困难。
3.1.1 症状 ①慢性咳嗽:咳嗽随病情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②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样痰,偶可有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③气短和呼吸困难:早起劳累是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短气,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④憋喘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患者时出现憋喘。⑤其他:晚期患者有体质量下降,食欲减退等。
3.1.2 体征 ①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系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②触诊:双侧语颤减弱。③叩诊:肺部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下界下降。④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湿性哕音。
3.1.3 实验室检查 ①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②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变化,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表现。但X线对COPD的诊断率不高。③胸部CT检查:一般不作为COPD的常规检查。④血气分析:对确定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ml症、酸碱平衡失调及判断呼吸裒竭的类刷有重要价倌。⑤其他:合并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痰培养可查出病原菌。
3.1.4 分级1级:轻度COPD,FEV1/FVC<70%,FEVl≥8O%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2级:中度COPD,FEV/FVC<70%,50%≤FEV1
3.2 危险因素 吸烟是导致COPD发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众所周知,COPD的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外因)和宿主因素(内因),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患病。在环境因素中吸烟、空气污染及感染是导致COPD发病的三大危险因素,而其中吸烟最为主要。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和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吸烟相关的COPD的风险越大。研究发现,吸烟者CoPD的患病率较非吸烟者高2~4倍。吸烟者不但害己,还会危害他人——长期吸二手烟的人也很可能患慢阻肺。
3.3 防治 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COPD很有效。要预防慢阻肺,可以通过戒烟、饮食调节、运动等多方努力。很多慢阻肺患者因为一活动就气喘而放弃了运动,其实不然,为防止体力下降和肌肉力量萎缩,慢阻肺患者也要适当进行步行、慢跑、游泳、登梯、园艺以及家务活动。吸烟者应立即戒烟,而且任何时候戒烟都不算晚。一股来说,在戒烟4周后COPD引起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很有效,如快走、打太极拳、做呼吸操等。在饮食上要坚持多样化,一日三餐要有碳水化合物、适当的脂肪类食物和优质蛋白、新鲜水果和蔬菜。还要注意保持体质量,若感觉消瘦要注意补充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次不能吃太多食物,一天内可以分4~5次进餐。
COPD病死率较高,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几年来,有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不依赖于其抗菌作用的抗感染作用,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吞噬细胞炎症反应和致炎因子的产生,具有抑制气道黏液的分泌,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及免疫调节作用,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分泌物、减少炎症因子及减轻临床症状[3-4]。沈慧等[5]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COPD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认为其作用与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降低气道的炎症反应,减少黏液分泌和降低气道反应性有关;胡章良等[3,6-9]发现小剂量红霉素长期治疗可显著减少COPD患者感冒的发生率,对阻止COPD患者病情恶化有良好的效果,认为这种效果是红霉素的抗感染而非抗菌机制所致。但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案均为3~6个月,缺乏更长时间的观察结果。
本研究发现应用罗红霉素治疗COPD,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患者FEV1及P(o2)、P(C02)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是治疗CoPD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Nixon LS,Boorman J,Papagtannts AJ.Circulation and airways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uring an exacerbation[J].Med Crossfire,2005,(04):1-1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COPD组.COPD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08):475-480.
[3]甘秀勤,凌文峰,冯刚松.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9,(09):34-36.
[4]郭韶梅,钟小宁.大环内酯类药物在COPD气道及肺部炎症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813-815.
[5]沈慧,沈策.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818-821.
[6]胡章良,商敏,刘斌.罗红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A].2006.
[7]蒋峰.加用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照研究[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01):52-53.
[8]黄小英.罗红霉素联合沐舒坦对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21):128-129.
[9]路巍,戎雪冰,赵烨.罗红霉素联合羧甲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04):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