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12 浏览次数:672次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增生形成的向胃腔内隆起的增生性病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开展和消化内镜的普及,多首选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进行息肉摘除[1],我院于近2年在无痛胃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213例,切除息肉352枚,总有效率100%,明显减少了外科手术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213例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在无痛胃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其中,男125例,女88例,年龄28~77岁,平均(37.6±3.5)岁;息肉共352枚,其中胃窦152枚,胃大弯94枚,胃小弯65枚,胃底41枚。
1.1.1适应证:胃内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直径<2.5 cm,以有亚蒂或有蒂,即山田Ⅱ型、Ⅲ型和Ⅳ型为宜;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变者。术前在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均正常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情况,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同意并签字。
1.1.2禁忌证:包括内镜检查的禁忌证;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息肉>2.5 cm或无蒂或蒂直径>1.0 cm;有癌变者;有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者。
1.2器械准备:①日本OLYMPUS公司CV-260SL型电子胃镜;②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SD-9U-1型圈套器;③德国VIO300S型高频电凝外科系统。
1.3药物准备:丙泊酚、NaCl溶液、血凝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
1.4操作方法:常规检查前禁食8 h以上;患者入检查室后监测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同时鼻导管吸氧,开放左前臂浅静脉通道。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采取不同的切除方法。具体分为:①直径小于0.3 cm息肉,直接予活检钳夹除或直接点灼、压灼;②直径在0.3~2 cm息肉,选择圈套器电凝、电切;③大于2 cm息肉,作分块或分期电凝、电切。
2结果
2.1手术结果:手术过程5~15 min,213例胃息肉均完全切除,成功率100%。息肉切除时有渗血43例,予电凝止血或8%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局部喷洒止血,无胃穿孔发生。术后161例无任何不适症状,52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隐痛。术后均进食半流质饮食3 d,软食1周,限制剧烈活动2周,同时术后静脉用药治疗3 d,后口服抑酸药物治疗2~4周。
2.2病理结果:213例中204例息肉标本得以回收,病理结果为:增生性息肉78例(38.2%),炎性息肉46例(22.5%),腺瘤性31例(15.2%),纤维性10例(4.9%),慢性炎性反应39例(19.1%),伴低级别腺管上皮内瘤变16例(7.8%),伴肠上皮化生25例(12.3%)。
2.3随访:4周后对122例患者进行随访,创面完全愈合85例(69.7%),残留小溃疡面11例(9.0%),残蒂或残基3例(2.5%),息肉复发16例(13.1%),复发者再次息肉治疗。
3讨论
胃息肉是由黏膜上皮增生所致,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2];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的一种病变,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病理上以增生性胃息肉为主,其次为腺瘤性息肉,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恶变倾向而备受重视,切除息肉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逐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作为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同时可将息肉整体切除,并且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从而可以达到治疗息肉、排除恶变、解除临床症状等目的。同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费用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和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已成为内镜治疗的基本技术之一[3];其并发症包括?血和迟发性穿孔等,操作时应仔细检查电切的部位有无出血,若有活动性出血,则应采用钛夹止血、注射硬化剂和喷洒药物等止血,术后给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黏膜保护剂,1~2 d内禁食,予以静脉输液,每天补充生理需量,以后进食软食,少量多次,严密观察患者粪便色泽、血压和脉搏等,防止延迟性出血。使用圈套器时切忌过于贴近黏膜,电流强度过大造成穿孔,术后应观察腹部情况,卧床休息1~2 d,防止继发性穿孔。但在常规电子胃镜检查及治疗时,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呛咳、咽痛,并可有窒息感及恐惧感,严重时可诱发心率失常、心绞痛等,使患者由于恐惧而拒绝接受检查治疗及定期复查;同时因耐受性及依从性下降,使治疗过程操作难度增大,操作时间延长,甚至无法进行而中断治疗。无痛胃镜是指通过静脉应用镇静、镇痛或麻醉药物,对受检者进行中枢神经抵制,提高痛阈,以利于胃镜检查或治疗的顺利完成[4]。
随着新型麻醉剂-丙泊酚在内镜检查方面使用日益广泛,明显降低了患者在胃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同时亦减少了内镜医师治疗操作难度,缩短了治疗时间,从而可更准确、更快捷地完成镜下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5]。丙泊酚为非巴比妥类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静脉注入2 mg/kg后,98%与血浆蛋白结合,1 min后血药浓度达峰值,2 min后血药浓度达94%,注药后2~6 min可维持麻醉所需浓度[6]。患者在整个检查治疗中处于睡眠状态,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无不适反应,提高了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和复诊率。丙泊酚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活动中枢、阻断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从而检查治疗中患者心率!血压均无升高而有所下降,麻醉后无各种不适的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弱,所以对于老年患者及心脏病患者。可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并发症,提高检查治疗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无痛胃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具有无痛、安全、高效、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效果满意。
4参考文献
[1]应丽园,吕壁华,徐芳,等.内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46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1):3334.
[2]林三仁.消化系统疾病电子内镜图谱[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59-61.
[3]何建华,任宗海,鲍昭方,等.电凝在切除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5):223.
[4]邢?,赵莹,朱佳,等.鼻胃镜与丙泊酚无痛胃镜的安全性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10):2053.
[5]付兵,邓桂英,陈旭平.无痛内镜治疗30例临床应用体会[J].现代临床医学,2005,31(5):337.
[6]盛卓人,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M].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