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重庆市中医机构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27 浏览次数:741次
中医因其简、便、效、廉的特点,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重庆中医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现已基本建立起以三甲级中医机构为主,区县及社区中医机构为辅的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1]。当然,重庆中医机构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运用管理学中SWOT分析法对重庆市中医机构当前的发展环境进行全而分析,为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把握机会、规避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1 重庆市中医机构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广泛运用于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分析方法。在卫生领域内,SWOT分析法主要通过对卫生机构自身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为卫生机构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的建议[2]。
1.1 优势分析
1.1.1 特有的地域优势为重庆市中医机构发展提供基础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重庆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庆是中国西部惟一具有水、陆、空三位一体交通条件的枢纽城市,发展影响范围广。重庆市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为自身中医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平台。另外,重庆自然条件优越,中药材资源丰富。据统计,重庆市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有中药材品种5O00多种,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中医药资源在品种数量与资源蕴藏量上不亚于川、广、云、贵等省[3]。这也为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科研、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1.2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重庆市中医机构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发展中医产业,中医机构建设初具规模,中医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健全。据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重庆市政府创办的各级中医机构已达49所,中医药科研教育机构9所。民办中医药机构1918所,其中中医医院12所,中医诊所1906个。此外,重庆市的区、县级中医院规模也日渐壮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1年,全市已有23所区县级中医院达到了二级甲等以上标准,占区县中医院的51%;二级乙等中医院20所,占区县中医院49%。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全市90%的乡镇卫生院,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3%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其在承担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3 中医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为重庆市中医机构发展提供空间 中医是中国独创医学,来自民间,历史悠久,认可度高。同时,中医的诊断方法简便易行,节省费用,区别于西医诊断需要借助各类高昂检测设各。另外,中医药材主要来自于自然,药物采集加工过程简单,药物毒副作用小,且药价低廉。中医这些优势,使得其在基层医疗服务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4]。
1.2 劣势分析
1.2.1 中医机构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 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直接导致中国中医机构呈现机构类型发展不均衡[5]。这种现象在地处西部、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重庆市尤为突出。同时,重庆市还存在中医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虽然近年来重庆市中医院发展迅速,但是与其他同级的中医院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此外,重庆中医医疗服务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未实现100%全覆盖,部分地区中医医疗服务无法深及基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重庆市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1.2.2 中医人才匮乏,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重庆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据了解,当前重庆市有资质的中医药专业人员达到161O0人,其中中医医学14270人,中药学1830人,全市每万人口有中医药服务人员5.03人。然而在调查中发现,重庆市在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中医药高端人才匮乏,缺少中医药相关学科带头人。(2)中医药人才队伍学历结构层次低,特别是村级中医卫生技术人员缺乏正规系统的教育培训。(3)各级卫生机构中医药人才流失严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中医药人员紧缺的困扰[6]。
1.3 机会分析
1.3.1 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为中医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中医药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于中医药事业建设无论在政策扶持、中医院规划建设还是在经济投人等方面均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特别是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挟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事业建设视为中国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同时还相继发布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包括:(1)将中医体质辨识纳人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明确提出要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2)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新纳人102种屮成药或中药饮片。
1.3.2 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为中医机构发展提供了动力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专门投人了350亿元巨额资金来进行“健康重庆”的建设[7]。“健康重庆”的建设使重庆市中医机构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据相关调查统计,2006~2010年重庆各级财政投人中医事业共9.67亿元,较“十五”期间同比增长了214%。2010年末,全市中医院床位7699张,较“十五”期末增加134O张,同比增长21.07%,中医机构固定资产总值30.6亿元,较“十五”期末增加21亿,增长330%,中医院科研设各总值12亿元,较“十五”期末增加8.32亿,增长318%。全市有23所区县级中医院完成了改扩建工程,新增业务用房面积22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增长近1倍。固定资产增加1.43倍,总投人高达8亿多元。
1.3.3 居民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加大,为中医机构发展提供了机遇 当前重庆市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中医药的服务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这为重庆市中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居民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认知度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中医、看中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机构经济效益的提升。
1.4 威胁分析
1.4.1 中医机构西医化趋势严重阻碍中医机构长远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明确指出:“中医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服务活动,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健、康复中的作用。”然而,在当今强调经济效益的压力下,许多中医机构不得不选择走“中医西化”的尴尬道路[8]。据调查,在当前重庆市各个城乡中医机构都普遍存在“中医西化”现象。大多数中医机构为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完全摒弃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转而大量购置先进昂贵的医疗仪器。在诊治过程中也更趋向于使用西医的治疗手段来增加医院业务收人。中医机构的中成药和中草药无论从销售数量还是收人方面都远低于西药。门诊和住院服务中传统中医诊断项目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医机构当前这种“日渐西医化”的趋势将造成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不明显、中医优势发挥不够、临床疗效不够理想等严重后果。
1.4.2 相关政策缺失限制了中医机构发挥自身优势 近几年来国家政府部门虽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这些政策在具体施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阻碍。近年来,重庆市中医机构普遍遇到经费不足的问题。据了解,当前重庆市中医机构的经费支出主要还是依靠自身业务收人。在国家逐步取消“药晶加成”制度后,中医机构经济负担将更为沉重。与此同时,在医疗保险方面,部分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如常见的中药熏蒸、刮痧和土法牵引等都尚未纳人“医保”覆盖范围,这对中医医疗服务利用产生直接阻碍,严重影响中医药特色疗法的开展。
1.4.3 人才培养模式缺失影响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 “后继乏人、后继乏术”是重庆市中医药事业正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在中医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当前中医院校的培养模式普遍参照西医教育模式,大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都集中于外语和西医课程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及相关学科学习,淡化了中医素质和技能培养。其次,中医药教育结构不合理,教学资源短缺,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离,中医专业毕业生基本临床技能不过硬。最后,中医传统文化教育弱化,中医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薄弱,无法熟练运用中医思维及技能来诊治疾病。
2 对策与建议
2.1 建立市级“医、教、研”一体的龙头中医机构集团 在重庆市政府提出建设长江上游医学中心,大力投资建设卫生事业的发展契机下,重庆市中医机构应将建设“医、教、研”三位一体的中医医学中心集团作为当前发展总战略,发挥西部“龙头”作用[9]。首先,中医龙头医疗机构建设应以重庆市中医院为核心,提高重庆市中医院的综合实力,全面打造以“名院、名科、名医”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提高中医院的品牌效应,打造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中医名院。其次,整合重庆市中医科研资源,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增进相关科研单位的沟通合作,形成联合攻关、共同研发的中医药科研体系。最后,加强中医管理部门权责,组建一个针对全市中医资源进行全面协调和管理的机构,以促进重庆市中医“科、教、研”一体化建设。
2.2 加强重庆区县中医机构优势发展,提升服务能力 区县级中医机构是整个中医机构体系的枢纽。重庆区县中医机构实力雄厚,一直是重庆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势所在[10]。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区县中医机构首先要确保中医药特色的发挥和中医药优势的形成,获得核心竞争力。其次,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积极开展特色诊疗项目。再次,加大对中医药特色指标的考核力度,如将中医治疗率、中药处方比例、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最后,加强建设重点学科,争创市级中医示范专科,重视吸纳中医药高级人才,建立健全中医人才培养体系。
2.3 加大基层中医机构建设的挟持力度,发挥中医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中医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特殊优势,加强基层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人力度,并在卫生事业经费和卫生重大项目经费中提高中医药经费的比例。(2)加强推进全国及市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创建工作,加快实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中药制剂能力、中药房建设项目。(3)继续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建设工作,实现区县基层中医服务开展的全覆盖。(4)作为基层中医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定位服务阶段,将后期康复和多系统疾病的治疗作为发展重点。
2.4 重视中医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中医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人才是中医机构运行的基础要素。重庆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重点:(1)积极实施名医战略,重点培养一批高级中医人才,造就中医药行业领军人物。(2)与各中医药院校深人合作,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提高中医药人才素质。(3)力口强基层中医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4)以举办名老中医讲习班、专题讲座等形式,传承与发扬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积极培养中医接班人。
重庆市的中医机构在面对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激烈残酷的市场必须面对现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李巍. 中医院进行特色经营发展健康产业的基础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5.
[2]姜涛,姜梅. 浅议SWOT法在中国城市规划战略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研究,2005,(12):51-52.
[3]王小明. 重庆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发展战略[J].探索,2006,(01):142-145.
[4]罗伦才,李泰忠. 中医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十大因素[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0,(17):147-149.
[5]洪宝林,房耕耘,程薇.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10,(09):33-35.
[6]张云兰,杨竹,王润华. 重庆市推广五项农村中医适宜技术的反馈信息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09-1411.
[7]谢勇. "健康重庆"建设思路与策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0,(06):625-628.
[8]吴士高. 中医西化管理的三大弊端[N].广东科技报,2009.
[9]唐丽灵. 重庆市"十五"期间中医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8.
[10]齐昌菊,郁东海. 县级中医医院如何发挥在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1):82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