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12 浏览次数:1081次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诊疗操作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伴随而来的医疗废物日益增多,医源性感染呈上升趋势。如何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乃至社会人群的关注。笔者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知识的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知识的现状,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全院临床科室5个和辅助科室4个,总计医务人员90名,其中医疗专业30名(33.3%),护理专业50名(55.6%),医技专业10名(11.1%)。本科学历9名(10%),大专学历56名(62%),中专学历25名(28%)。参加工作年限最短1年,最长33年。1.2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疗废物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相关知识调查:医疗废物定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流程;医疗废物交接内容;针刺伤的应急预案等,所有试题均为单项选择;②医务人员医疗废物认知态度调查:将医疗废物认知态度分为3个等级:A级:非常重视,认为正确处理诊疗中及诊疗后的医疗废物,可有效地防止污染源传播疾病,确保医院安全;B级:较重视,有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意识,但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与本岗位的关系不是很密切;C级:不重视,对正确处理诊疗中及诊疗后的医疗废物持无所谓态度,认为预防疾病传播与已无关,不关心医院管理。各问卷均以无记名的方式,当场填写并回收。共发出调查表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100%。1.3 统计学处理:率及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医疗废物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知识知晓率为59.7%,其中知晓率最高为护士71.8%,其次为医生47.9%;最低为医技人员34.6%,其中收集流程、利器盒的使用、交接内容及转移联单制度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个人防护用品、针刺伤的应急预案及专用容器的要求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医疗废物定义、外包装袋的处置、警示标识、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及 “五防”的要求知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态度: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态度不同。在医疗废物认知态度的构成比中,护士的重视程度最高,占56%,医生次之,占36.7%,医技人员最低,占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8,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医疗废物知识平均知晓率低原因分析:医疗废物知识平均知晓率仅为59.7%,其中利器盒的使用知晓率为58.9%,输液器等外包装袋的正确分类知晓率为30%,医疗废物警示标识知晓率为47.8%,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知晓率为44.4%,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及流程知晓率为51.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流程知晓率为61.1%,医疗废物交接内容知晓率为56.7%,个人防护用品的知晓率虽最高达85.6%,但实际工作中的到位率极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工作繁忙、防护用品配备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觉得精神科无传染性疾病、科室成本投入大及对医疗废物的个人防护知识认知不足等。由此可见,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严重认识不足,尤其是外包装袋的正确分类知晓率极低。其对策为:①应分级培训,由感染办专职人员负责,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人群,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培训[2],加强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等各项制度、流程的知识培训,树立法律意识和责任心,掌握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理及交接等相关知识,提高知晓率。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认识,推进了医疗废物管理的整体工作[2]。②应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乳胶手套、专用工作服、防水围裙、胶鞋等,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过程中督导各类人员严于律己,养成良好工作习惯,自觉执行个人防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免疫接种,防止操作中健康受到损害。③重视行为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安全、有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风险认识,相互监督,提高责任心。3.2 规范处置医疗废物意识低原因分析:由表2结果显示,非常重视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认为正确处理诊疗中及诊疗后的医疗废物,可有效地防止污染源传播疾病,确保医院安全的工作人员仅占45.6%,其中护士占56%,医生占36.7%,医技人员仅占20%。由此可见,医务人员正确处置医疗废物的意识低。故应提高全员意识,规范管理。加强领导是有效监管医疗废物的重要保证[1],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在医院感染办直接领导下,建立由护理部门协助,总务后勤部门设专职人员负责收集、运输、集中贮存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监督为基本框架的管理体系,保证该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3]。依据国务院第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第36号令《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具体、可量化、操作性强的管理标准,明确职责,下发各科室,督促各类人员严格按要求进行分类一收集—交接—运输—终末处置等管理,做到日产日清。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及时填写医疗机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交接双方签字存档备查[2]。标识统一、明确,禁止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装,注意五防,做好贮存管理。在国家危险废弃物的名录中,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排在第一位,如果处理不当,极易成为疾病的传染源,造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污染。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4]。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1]。由此可见,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普及教育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的监管力度,落实相关制度,强化医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使每个医务人员都意识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并积极参与,从而减少和避免因医疗废弃物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卢宝珍,卢桂存,陈秀琴.加强医疗废物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06.
[2] 高 慧.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90.
[3] 秦泽英.医院内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42.
[4] 于爱玉,张开玲,刘勤朴.加强医疗废物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69.
[收稿日期:2013-11-05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