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非寄生虫肝囊肿18例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10 浏览次数:1144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宋丽萍 300191 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
肝囊肿可分为寄生虫性与非寄生虫性两大类,其中非寄生虫性又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以先天性肝囊肿(亦称真性肝囊肿)最常见[1]。在腹腔镜手术开展之前,对有症状的肝囊肿的治疗,一般采用剖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或介入手术注射酒精。剖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因手术创伤大,腹部并发症多,恢复较慢,不易被患者接受。我院1999年2月~2006年2月用腹腔镜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18例,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60 min,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45.7岁;18例均为单纯性单发肝囊肿。囊肿直径:6~10 cm 6个,10~15 cm 10个,>15 cm 2个。囊肿部位:左肝6个,右肝12个。术前患者均经B超检查,部分病人经CT检查确诊,血清AFP及肝包虫免疫试验检测均阴性。临床表现:有明显腹胀不适7例,偶有不适及腹胀4例,无症状7例。肝功轻度异常2例,伴发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
1.2 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在术前1 d到病房查阅病人的病历,了解患者病情、术前各项检查情况,咨询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进病房与患者沟通,主动介绍自己,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及腹腔镜的特点,介绍主刀医师的工作成绩,及时疏导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心理。
1.3 手术配合 18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三孔法腹腔镜手术方法。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医师麻醉,麻醉显效后,固定体位,常规消毒,要重点消毒脐部,铺无菌巾,于脐部上缘用穿刺针造气腹,置入10 mm trocar,放入腹腔镜,于剑突下2 cm穿刺置入10 mm trocar,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置入5 mm trocar。进镜观察,囊肿部位肝组织多有肝包膜隆起或肝表面色泽变淡,可用操作钳轻轻触碰,若有囊性感即可确定病灶,必要时可用穿刺定位。明确囊肿部位后,于中央部位切开,切缘电凝止血,然后提起囊壁并切除。用吸引器吸净囊液并用0.9%生理盐水冲洗、吸净。囊肿直径大于15 cm者囊腔内放置乳胶管引流,右侧腹壁引出,小囊肿不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1.4 术后护理 患者均卧床12 h,禁食24 h。因手术,术后静脉输液,术后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因素,造成患者腹部疼痛、舒适改变、生活自理缺陷,所以患者回到病房后,护士应加强巡视,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卧床期间,协助患者翻身、咳嗽、排痰,进行吹瓶锻炼,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减轻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疼痛;协助患者每天在床上行下肢屈伸、上抬运动,10 min/次,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安慰、体贴患者,分散其注意力,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的指导工作。
2 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1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100 min,出血10~15 mL,术后放置引流管3 d,24 h后起床进食,术后3~5 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护士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出院指导,嘱患者3~10个月复查超声。
3 讨论
新技术的开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组病例的选择全部为术前B超和CT检查证实病灶位于肝脏边缘部位,位置较表浅的囊肿。为配合医生进行腹腔镜手术创新,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痛苦,积累护理经验,护理组通过术前访视、参加术前讨论、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了相应的护理计划,从术前皮肤准备、卫生整理、肠道准备、床上咳嗽排痰、术后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健康宣教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和讲解。医生、护士、患者三方密切配合,患者感觉痛苦少、 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充分体现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优越性,患者对治疗非常满意。腹腔镜同时符合人们的美容要求,对年龄较大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严重疾病者尤为适用。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主编.肝脏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3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