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老年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18 浏览次数:1062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慧敏 154101 黑龙江鹤岗市人民医院
李晓鑫 154101 黑龙江鹤岗市人民医院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一般认为属于精神疾病范畴,但在综合医院就诊的病人中伴发情绪抑郁、焦虑的问题相当普遍,不少患者被漏诊、误诊。
据国内一项调查显示,某地综合医院内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仅为21%,其中仅21%的患者得到镇静药物治疗,无1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
抑郁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心理-社会因素为其发病原因之一已成为共识。老年人因其特殊年龄层次,往往会遇到多于青、中年人的心理-社会应激环境,如离、退休后社会地位的落差、对新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孤独寂寞、经济拮据、疾病缠身、久治不愈等均可使老年人出现悲观、失望、少言寡语、行动迟缓、自罪自则等典型的抑郁症“三低”症状,即:情绪抑郁,思维迟钝、行动缓慢;重者生活难以自理,甚至自杀。
由于抑郁症缺乏特异的诊断方法,其表现形式又非常多,所以准确、可靠地诊断抑郁症主要取决于临床技能和判断。故在老年抑郁症的诊断过程中应全面收集准确可靠的病史资料,周密细致的生理检查是建立诊断的基础。
与中青年相比,老年抑郁症多样化、不典型,情感表现为焦虑、抑郁及激越的混合状态:抑郁心境不典型、焦虑烦躁症状突出、有时表现为敌意和易激惹,少数患者情感反应略显淡漠或迟钝;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减退、兴趣索然、精神运动迟缓、无欲状态,有的出现妄想,如被偷、被害、疑病甚至反复出现厌世念头后有自杀、自伤行为等;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睡眠过多;有的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汗、便秘、胃肠不适;有些老年人发病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如无原因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下降。多在内科长期就诊,极易漏诊、误诊,应引起内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老年人易患多种躯体疾病,如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骨折、肿瘤等。这些患者合并抑郁症比例高,约1/3的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抑郁症,有些甚至为高度抑郁。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其躯体疾病的康复大受影响。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合并抑郁症者较无抑郁症的病死率高,有报道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比无抑郁症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高50%。如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治疗抑郁症,可以改善原发病的疗效,促进康复进程。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电休克治疗。
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地位十分重要,患者需要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应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但这还需与药物治疗相配合。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在抗抑郁、抗焦虑、改善睡眠同时选用不良反应最小的药物,从最低剂量开始用。药物治疗有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种类很多,常用药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米帕明等。此类药物不仅可以使心情振奋,还有镇静作用,所以对失眠症状有治疗作用,但少数可引起震颤或癫痫发作等。四环类抗抑郁药中买普替林、米安舍林最有代表性,具有镇静、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对抑郁情绪、焦虑不安、自杀观念,躯体化症状及失眠有效。此药的优点是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年人及有躯体症状者,治疗方便,服用量较小,每晚1片或半片,服法简便,受到欢迎。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可能诱发癫痫及引起白细胞减少。虽然罕见,却应密切注意,应定期查血象,老人应用时更应观察有无感染等症状,加以防范。另外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即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发展迅速,常用药有左洛复、百优解、赛乐定。SSRIs在保持了经典抗抑郁药疗效的同时,显著减少由于作用于其他受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已证实SSRIs对于重症抑郁的疗效与经典的三环类抗抑郁剂相当,起效时间差异不大,一般需要2~3周,但药理作用上的高度选择性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而且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三环类抗抑郁药显著加强。同时,此类药物用法简单,服用方便,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不需要逐渐加量,尤其适合老年抑郁症患者。
电休克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有强烈自杀企图者。老年性抑郁维持治疗:第一次发作临床治愈后至少维持1年,复发则维持2年以上。老年性抑郁症预后病程长(>1年)、间歇期短、易复发、缓解不全、易慢性。
总之,在综合医院工作的内、外科医师,特别是从事老年医疗保健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增强对老年抑郁症的认识,加强对老年抑郁症的防治,对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