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发表时间:2014-07-22 浏览次数:1300次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创新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追求的一项重妻日标.也成为对高校师资的基本要求,医学类高校更是如此:冈此,对创新进行管理已成为医学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对医学类高校师资的创新能力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对医学类高校的师资队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制定和实施创新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评价、描述、监测预警、规划决策等功能LlJ。然而.由于创新能力的评估具有难定性、难量化等特点,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力求科学、合理、有效。本研究通过理沦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医学类高校在进行师资创新能力评估时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和特殊性原则,为进一步设计和研究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1一般性原则
1.1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设计指标体系
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体系[2],不同学者对创新能力的定位不同,且创新能力的内涵、评估的内容也是非常复杂的,加之医学类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对其测量更加困难。其中,有些内容虽然重要,但难以量化,在设计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时,仅应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显然不能达到评估的目的,应考虑同时将定性研究的方法引人。
1.2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
应选择适当的指标评估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被选指标无需太多,但应能比较准确反映其创新能力的某个方面,即应具代表性。如果指标太多太杂,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可能混淆分析结果。
1.3注意指标的综合性与层次性
事物的复杂性决定F不能仅从一个侧面对事物的状态和特征进行测量,创新能力亦是如此.创新能力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从内涵上也囊括多个侧面,囚此在测量时要综合各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指标以及能反映各利益相关者创新能力各个侧面的指标。针对直接可测的概念·可应用一般的多维测量,即由两个以上的测量构成一个单一的测量尺度:例如,教学创新能力的测量,可多维测量后,将其构成一维测量尺度,具体测量水平可以是序次的或间距的,具体的方法可用专家评定法和相对加权法等。而针对准以直接测量的概念,可将测得变量经统计学处理而得到的概念度量值,通过囚子分析等方法得到潜在变量的囚子得分。由于创新能力是由多种利益相关者及多个侧面构成的.每种利益相关者的各个侧面又囊括了多项指标,因此.仓刂新能力的测量必然是具有层次性的(如图1所示)。层次分析法常被应用在具有层次性的指标的权重分析中,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判断矩阵和对专家评判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1.4以提高创新管理的效果和效率为目标进行设计
管理的日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并提高实现效果的效率。对创新的管理也要以此为最终口的,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也应将此理念贯穿始终。例如,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应囊括其教学和科研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行为等方面的提升以及受教育对象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从这些方面加以延伸。此外,作为医学类高校的管理层,不仅要评估师资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还要关注创新能力提升的效率,所以,应将能反映效率提升的指标纳人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例如平均每年某指标的情况、某指标逐年变化的情况等。
1.5考虑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所谓指标的灵敏度指评估的方法和指标能将实际具有某特征的人正确判断出来的能力。在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的选取时,要考虑指标的灵敏度,如果灵敏度太低,这类指标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反之亦然。
所谓指标的特异度指评估的方法和指标能将实际未体现某特征的人判断出来的能力。在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的选取时,也要考虑指标的特异度,如果特异度太低,这类指标就不能将创新能力与其它能力做出很好的区分,反之亦然。
1.6关注信度与效度
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其本质是为了对其创新能力进行测量,是用数值(数据)来反映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的过程,这势必涉及到信度和效度的问题。所谓信度,也称精密度,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也就是多次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效度则是准确度,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说明一个测量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在应用一定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后,还要对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估计和分析,力求使设计的指标体系信度效度达到一定程度。
1.7可行性原则
首先,设计的指标是可以通过调查获得的,如果指标看上去很有代表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获得,这样的指标在收集数据时就不具有可行性;其次,对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评估要便于操作,如果操作起来相当复杂,可能培训调查员和收集数据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就不具有可行性。
2特殊性原则
2,1以创新能力评估的目的为导向设计指标体系
如上述,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对医学类高校的师资队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制定和实施创新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评估、描述、监测预警、规划决策等功能。评估应利于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利于促进医学类高校创新环境的营造,仓刂新机制的构建。因此,指标体系也要依据这一宗旨进行设计。同时,虽然评估是为了师资乃至整个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要防止随意的“创新”,否则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影响正常的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
2.2依据“创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指标的筛选
创新能力指运用新知识、新理论,在各种实践领域中能够提供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和新产品的能力田。具体而言,在知识结构上应专博兼顾,内心修炼上应强化社会责任感,个人特质上应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和反思习惯,科研能力上应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和追求真理,应有超人的想法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医学类高校师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教学创新能力表现为教学过程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因此,在设计评估指标时,就应该考虑这些指标是否能够衡量医学类高校师资的教学观念更新能力、新教学目标确定的能力、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教学经验的总结分析能力等。
科研创新能力是指把握学科发展前沿领域,以科学知识生产为目标对科研活动所需要的主要人员、实验技术设备、图书情报系统、科学劳动结构等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建立起效率较高的科研活动系统,采用新的科研方法,开辟新的学科领域,获得具有突破性成果的过程。它包括主体创新意识、创新资源投人能力、科研活动产出能力和科学知识流动能力。其中,科研活动产出能力要作为评估的重点,最终体现可以是承担课题、鉴定成果、获奖成果、公开发表论文(尤其是入选3大检索论文)和专利授权情况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应该对受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产生良好的效果。例如,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检验教师创新能力产生直接效果的重要方面,应纳人评估。
2,3对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明确界定
如前所述,创新能力蕴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且涉及多个部门甚至整个高校的工作,因此,在设计创新能力评估指标时,不能仅涉及教师的创新,也不能仅涉及教师某方面的创新.它应该是包括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综合评估,应将各个关键子系统纳人评估。
首先,指标体系应包括哪些利益相关者?教师、管理层、学生等哪些是关键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应在指标体系设计时依据相关的价值判断进行明确的界定。其次,各关键利益相关者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估?例如教师,关键的评估领域可能是教学和科研,随之确定这两个领域为关键评估领域,这两个领域的明确界定也显得十分重要,指标体系的设计就应基于此而进一步开展。此外,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键评估领域确定之后,研究者应关注的是各关键评估领域深层次囊括的内容,也就是评估的各个方面,这些内容同样也需要进行明确的界定。例如,究竟怎样才具有创新意识,怎样才算是具有某方面的创新能力等。总之,只有一层一层对相关的评估内容,也就是体系的各个关键子系统的关键内容进行明确界定之后,才能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测量。
2.4关注创新能力构建的条件因素和制约因素
创新活动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主要是创新环境和创新工具或手段EKl。对于前者,文化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应注重支持性环境的营造,因此,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时,势必需要将能够反映医学类高校在创新环境时的营造情况、反映工具或手段支持情况的指标纳入。
就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而言,主要有内因(自身创新根基不实难以创新)、组织(内部组织结构错位、功能异化阻碍创新)、制度(相关制度不成熟不完善抑制创新)和文化(校园整体文化氛围不利于创新)原因㈨。对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的评估,有利于医学类高校从本质上找到高校创新效果欠佳、效率低下的症结,因此,应将能反映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的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中。例如,内因的测量可以将能反映“创新心理品质缺乏”、“教育创新观念缺乏”和“创新知识储备缺乏”等因素的指标纳入;组织因素的测量可以将能反映“组织结构是否将硬”、“权力结构行政色彩是否浓厚”和“管理模式是否官本位现象突出”等因素的指标纳人,制度因素的测量则可以考虑将反映“知识产权制度”、“评价奖励制度”和“职务聘任制度”的指标纳人;而文化因素的测量可考虑纳人“近亲繁殖现象”、“科研经费投入”和“学术腐败”等相关指标。
2,5依据医学教育的时间特点和职业要求进行设计
众所周知,医学教育培养周期长,教育内容复杂,通常医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要经历学习基础课程、专业和技能课程以及实习等阶段,每个阶段学习重点和创新的要求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时,也应该考虑到医学生受教育的时间特点,不同阶段的创新能力评估内容应有所不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阐释了医学职业的特点,为了人民的健康,医学工作者有责任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医学教育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内容,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和职业责任感。教师在上述内容上的教育和科研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应充分按照医学职业的要求设计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3结论
综上,本研究认为,在进行医学类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时,应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指标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关注指标的综合性与层次性,以提高创新管理的效果和效率为目标,考虑指标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注意信度与效度以及可行性等一般性原则。同时,指标体系的设计也要遵循一定的特殊性原则,例如以创新能力评估的目的为导向设计指标体系,依据“创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指标的筛选,对创新能力评估指标的体系进行明确界定,关注创新能力构建的条件因素和制约因素以及依据医学教育的时间特点和职业要求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成都市统计局.成都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84632528/1.html,2012.
[2]祖荣强,蔡衍珊,秦鹏哲.利用综合医院门诊病例数据开展呼吸道疾病症候群监测的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05):554-558.
[3]Morice AH,Fontana GA,Sovijarvi AR.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ugh[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04,(03):48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