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4-04-02 浏览次数:1083次
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对接,使培养与需求高度统一,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 高职高专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制药设各行业人才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健康,广泛受到社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我国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趋势良好,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产业群,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药设备是制药行业的生产资料,是实施药品生产的具体工具,而使用、管理和维护维修制药设备的专业人才更是医药行业的宝贵资源。从调研得知,目前各制药企业急需这类人才,迫切希望高等院校为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悉药品生产工艺,掌握制药设各的使用与管理、维护和维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制药设备相关专业的设置滞后,特别是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未足够引起重视[1],未建立起高等教育制药设备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加之制药设备专业处于制药工程与机械工程的交叉领域,使得医药院校开设此类专业缺乏机械工程的教学资源,工科院校开设此类专业又缺乏制药工程的教学资源,导致对制药设备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处在两类院校两不管的中间地带,造成了制药设各专业复合型人才匮乏。特别是药厂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后,仅仅从机械类院校引进制药设各专业人才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制药企业发展的需求。根据新颁布GMP规定,对从事制药设备使用、维护、维修人员,应经过培训学习持证上岗。为此,制药行业目前急需制药设各相关专业复合型专业人才。
1.2 本校药剂设各制造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为适应制药行业的迅猛发展,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首次设置了药剂设各制造与维护专业,培养本专业专门人才。本校从2009年起开办该专业,在师资和教学设各方面与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药学专业相比,显得教学积淀甚少,资源十分匮乏,特别是对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不清晰。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仍采用学科型课程体系,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封闭式教学方式。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门进学校门,没有制药企业实践经历,上课照本宣科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购人制药设各投人资金较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又因为管理机制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资源缺乏,很多制药设备都是纸上谈兵,只见图片,不见实物,即使见了实物,也是走马观花看一看,对其性能、操作流程、各部件的作用仍然是不甚了解,学生实践主要是以参观制药设各为主,亲自动手的机会较少。按照此状况,培养的学生是不能胜任制药设各制造与维护岗位任务,也不符合当今制药行业对制药设各专门化人才的要求,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要的人才严重脱节。如何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对接,使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高度地统一,使得学校的办学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为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岗位能力为引领的课程体系,探索培养适应制药设备制作与维护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2 构建药剂设各制造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 构建“433”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药剂设各制造与维护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制药设各机电原理又懂药物制剂特点,还懂GMp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3]。为达到此目标,对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初步构建了“43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4”是以4种形式为载体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奉献精神,爱岗敬业,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33”是以3种对接为突破口,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性和以“三个模块”为框架,构建“机、电、药”课程体系,提高岗位能力。
2.2 构建以岗位任务对接的课程体系 “机、电、药”加素质培养是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专业的4个学习领域群,它构成了该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核心课程,对培养该专业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保证(图2),是实现“433”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
2.3 构建与岗位能力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形式,构建制药设各制造与维护岗位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3个模块构成,即基础能力训练(制药工程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制药设各部件装配和典型机构分析实训;制药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实训;制药生产虚拟实训);职业综合能力训练(顶岗实习),见图3。这是实现“433”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
在实践中,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制药设各各部件虚拟装配、典型机构虚拟分析、虚拟制药车间参观访问等实训项目,以制药设备各部件、典型机构、整体设各等实物为载体,开展“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具体化、典型化、层次化的技能提升训练,把职业素养、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等1个方面培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做法:第1学年安排学生到制药设各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和校内实训中心参观学习,了解制药设备和药品生产的职业环境,了解制药设各加工工艺、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分别了解制药设各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操作规程等,培养职业素养;第2学年经过“机`“电”、“药”3个领域群的课程体系学习和“药品生产GMP管理实训”、“药品生产过程实训`“制药设各综合能力实训”等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后一年通过毕业实践或顶岗实习,完成相应的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
3 构建“43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根据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人推进,结合重庆市医药行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坚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发挥行业办学优势,积极进行了药剂设各制造与维护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3.1 奠定坚实基础,提倡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基础课中增开了心理学,文学艺术,环境保护等选修课。将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作为必修课。还增开了英语口语,市场营销,工业设计等学科选修课。将“机、电、药”3个学习模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注意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3.2 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优化药物制剂设备实训内容,强化实践性环节,用较少的资金投人,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例如以固体制剂设各作为重点实训内容,因为固体制剂是一个常用的大剂型,其中包含了片剂、胶囊、颗粒剂,其车间的洁净度要求相对较低,车间装修投人较少,此外固体制剂许多设备可以通用,可以减少资金投人。学生实训时分别按照片剂、胶囊、颗粒剂各工序进行模拟小批量生产,对固体制剂各类设各实施安装调试,运行操作和维护保养,并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其他剂型可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实训方式,如注射剂由于车间洁净度要求高,不便模拟生产,叮选用重点岗位,主要设各进行重点实训,实训方式可在设备的△作原理、动力传动原理、整机结构原理、操作控制原理、各类间隙调试等方面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3.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建立了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考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发展[4-6]。实训成绩评定包括平时、考核和实训报告3部分。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上机操作等多种行式。对于可以模拟生产的剂型,多采用上机操作为主的考核方式;对于不能模拟生产的剂型,可采用以主要设备现场口试或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通过开放式考试:如撰写调研报告和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加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生产、学校考核与社会鉴定密切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能力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3.4 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把社会实践纳人新的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在假期或课余时间必须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身适应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教研项目”,并获得课外学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3.5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药剂设各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的教学中,需引人大量的设各结构图、工作原理图。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耗时过多,教师讲解起来抽象,学生接受较困难。效果亦不太理想。雨彐~由于学时数少,在课堂上将结构较复杂的设各图都画出来——讲解太费时。为此,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作者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7-9]。如把图片、动画、录像三者结合在一起,在讲每一工序的主要设各时,先以实物图片作介绍,再用Flash动画将设备的工作原理演示,最后再以实地拍摄的录像展示整个设各工作过程和设各的结构,这种借助录像、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原理清晰,学生容易理解掌握。通过颜色、声音、大小、状态等刺激,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领域和求知视野,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抽象思维,使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4 思考
教学改革实践表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应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服务社会经济,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专业人才模式的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泛、内容浩繁的系统工程9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更需要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因此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遵循高职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为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宗发,艾继周,徐智勇.国内制药装备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构想[J].机电信息,2009,(08):36-38,54.
[2]廖跃华,孙怀远,沈力行.校企合作构建药剂设备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J].医药工程设计,2009,(04):42-45.
[3]廖跃华,孙怀远,沈力行.培养制药设备高技能人才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J].机电信息,2009,(23):22-25.
[4]杨艺虹,张珩.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J].药学教育,2002,(02):45-46.
[5]李立英.制药设备课程教改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26):188.
[6]郭钟宁,骆洁嫦,于兆勤.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35-38.
[7]孙传瑜.《药物制剂设备实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7,(19):87.
[8]李家洲,李立英.高职制药设备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06):14-16.
[9]刘电霆,周德俭,代宣军.地方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0,(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