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镜专职人员岗位培训与管理延长内镜使用寿命
发表时间:2014-05-21 浏览次数:1226次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内镜检查治疗技术在疾病预防检查治疗中的作用得到迅速提高和关注。所需内镜及其配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内镜属于贵重精密仪器,要做到一次性使用,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的基层医院目标相对遥远。为使基层患者得到更多的检查治疗机会,更多医院选择了可重复使用内镜及其配件。如何保障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加强内镜维护保养延长内镜使用周期,提高内镜使用寿命被提到了正式日程。我科通过分析总结内镜使用、清洗消毒、维护保养过程中存在专职人员欠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足等相关因素,强化内镜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及责任心,加强内镜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制定了系统的培训及管理规范予以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现分述如下:1 专职人员选择及培训时间1.1 专职人员选择:专职人员是指经过内镜专职培训或从事内镜相关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针对内镜及其配件结构复杂、精确度高、价格昂贵等特点。我科优化选择工作责任心强、文化素质较高、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并设专职带教老师加强巡视指导。1.2 培训时间: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要培训一个月实习一个月、经考核合格能胜任本职工作后方可上岗,在岗人员每月一次重复培训和学习。有新设备试用时共同加强系统培训。2 培训内容目标及方法2.1.1 加强专职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责任心,鼓励其珍惜爱护内镜设备。2.1.2 制定并学习内镜室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及工作流程。2.1.3 理论培训 集中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详细阅读内镜器械使用说明书及相关资料,请厂家技术人员或售后工程师,讲解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结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及拆装、清洗、消毒方法、维护保养中的注意事项、动作要领、为实际操作打下理论基础。2.1.4 专业示范 请技术人员或带教老师进行专业示范,规范演练各项技术操作。2.1.5 实际操作 工作人员根据理论基础及技术人员示范、带教老师的指导,强化训练内镜及相关配件使用、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消毒、维护、保养、拆卸、安装方法。使每位专职工作人员都能从细节上熟练掌握内镜及其配件的正确结构、性能、使用方法。清洗消毒、维护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坚持每条内镜每次用后及时试漏,坚持清洗前查、清洗后查、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防止内镜保护套破损或管道划伤进水损伤内镜CCD。使用后及时保养、确保内镜及其配件完好无损功能到位。防止人为或非人为因素损伤的发生、养成以养待修的好习惯、减少维修支出延长内镜使用寿命。2.1.5 资料展示 将操作流程制成一目了然的展示图片粘贴在操作室墙壁上,或利用光盘、幻灯等多媒体技术便于工作人员参照学习、提高操作能力。3 内镜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我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变制约机制注重人性化管理、对科室工作实施民主评议大家共建的原则、认真听取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工作宗旨,鼓励大家以院为家、以科为荣,有效调动了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具体方法如下。3.1 走专业化道路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按照专业特长及工作需要将医生、护士、专业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确保内镜及其配件功能完好,清洗消毒质量到位,确保病人检查治疗安全,使内镜检查治疗工作圆满完成。3.2 满足科室人员正常进修学习需求:尊重并满足科室人员正常学习进修的合理需求。 为了提高科室整体业务素质和文化层次,主动为科室专职人员创造继续接受教育学习机会,鼓励他们不断学习钻研业务,满足她们职业发展自我实现知识创新的合理需求。3.3 理解关心科室工作人员落实休假制度:倾听了解每位同事的心声和疾苦,对有困难的同事予以充分关心理解和帮助。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科室的温暖和团体的力量,激发他们对团体的向往和凝聚力。在合理安排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落实正常休假制度,保证职工身心健康、精力充沛以逸待劳。3.4 建立奖励机制按劳取酬:为激发科室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潜能 我们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尊重同事们的劳动、按劳取酬鼓励优劳优得。充分激发科室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潜能。3.5 改善硬件设施加强个人防护:优化科室工作环境,对科室环境条件布局予以改善。各诊室以湖蓝或淡绿淡粉等温馨色彩为主。科室走廊可养殖或摆放部分无毒的绿色植物以利医患身心放松。尽量实现自动化洗消及办公设备,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确保医疗安全加强个人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噪音、电磁辐射、电击灼伤等不良损伤的发生。4 讨论通过严格的人员选拔、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温馨的人性化管理、硬件设施的改善、在根本上提高了工作人员对内镜使用洗消维护保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整体凝聚力,增强了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信心和责任心。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了内镜及其附属设备的损伤。真正做到以养代修,有效延长了内镜使用寿命,为工作人员和患者创造了更加安全的工作、检查治疗环境,同时在有限医疗资源基础上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