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10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01  浏览次数:705次

  作者:魏明斌  作者单位:419500湖南辰溪县红十字会医院

  【摘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100例,与单用西药治疗组100例进行对照,治疗组临床显效72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显效45例,有效12列,无效42例,总有效率57%,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方法 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我院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男62例,女38例,平均58岁,平均病程12年;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平均57.5岁,平均病程11.6年。临床上将糖尿病肾病分5期,Ⅰ期为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为静息期,Ⅲ期为微量白蛋白尿期,Ⅳ期为临床白蛋白尿期,Ⅴ期为尿毒症期,所有病例均在前面四期中分组研究。

  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997)与美国糖尿病联盟(1999)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有关规定。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两组病例均遵守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治疗方案,均以控制血糖、血压、利尿、低蛋白饮食为基础,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应用汤剂:黄芪30g,党参10g,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10g,丹皮10g,泽泻10g,玉米须30g,柴胡10g,蝉蜕10g,益母草20g,重楼20g,半边莲10g,土茯苓20g,沙菀子10g,菟丝子10g,金樱子10g,芡实10g,丹参20g等。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口服,煎药前先浸泡30分钟,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产生主要是肾精损耗,水火俱亏,气化失司,三焦阻滞,湿浊内阻所致,“血不利则为水”体内瘀血的存在加重水液代谢的障碍,本方主在健脾补肾,活血排毒利湿,以参芪地黄汤为基本方,如肾功能减退加用大黄、牡蛎,水肿甚加大腹皮、猪苓,尿中蛋白多者重用黄芪,有隐血者加水牛角丝、小蓟,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通过临床大量的实践,对糖尿病肾病能大大降低尿蛋白的产生,延缓肾功能衰竭。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通过50天的临床疗效观察。①显效:尿蛋白定性转阴,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5,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尿蛋白定性较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好转,但仍≥0.25,肾功能好转,血糖不升高,临床症状减轻;③无效: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脂、定糖、肾功能较治疗前无变化,甚至加重。

  结 果

  治疗组显效72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有效率88%;对照组显效45例,有效12例,无效43例,有效率57%。两组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特发性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是以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的一种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糖生化代谢紊乱以及遗传等多方面的变化,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发生肾病病变达50%,病程达到20年者,几乎100%发生糖尿病肾病。笔者从事糖尿病工作10余年,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100例,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与单用西医对照组100例比较有明显的区别。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与代谢控制的好坏及病程密切相关,肾脏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代谢紊乱、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凝血机制、免疫机制失调对肾小球损害的结果,在降糖、降脂、降血压、优质蛋白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健脾补肾,活血排毒祛湿,使正气生、瘀阻得通,湿邪得消,故病有显效。本观察表明,治疗组除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还有疗效稳定,临床时间缩短的优点,望广大临床工作者能得其要旨,取其精华。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